{蜜色影院}-亚洲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网站,日本人中文字幕高清在线网站,亚洲精品久久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素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首頁 > 信息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規劃信息 > 區域規劃

內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內鄉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gmyjh.com ??2021-10-21 17:22?? 來源:內鄉縣政府網站

內政〔2021〕8

 

      

關于印發內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

內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已經內鄉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審查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1年5月20日    

內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內鄉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建設全國經濟強縣、鄉村振興先進縣、縣域治理現代化先進縣的關鍵五年。《內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中共內鄉縣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結合內鄉實際編制。主要闡明政府戰略意圖,明確發展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和全縣人民共同奮斗的行動綱領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強縣新征程

 

第一節  “十三五”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南陽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社會總體保持逆勢而上、平穩健康、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發展勢能和動能進一步積蓄,由全市第一方陣向區域發展領跑者闊步邁進的發展局面進一步顯現。

——經濟實力跨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內鄉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高位運行,主要關鍵性指標和增速進入全市第一方陣,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提升。自2015年至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147.9億元增長到263.1億元,年均增長11.6%,占全市比重從5.9%提升至6.7%。人均GDP從2.66萬元增至4.64萬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7.27億元增長到12.98億元,年均增長約12.3%,占全市比重從6.8%提升至8.8%,其中稅收從5.2億元增至9.05億元,占全市縣區稅收總量的比重從7.4%提升至9%。全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由93.71億元增至185.46億元,增長1倍,位居全市第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4.8億元增至327.3億元,增長1.4倍,人均存款占人均GDP的比重從91.1%提升至1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50億元,年均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9.3億元。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內鄉先后榮獲“聯合國綠色產業示范區”“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全國出口豬肉安全示范區等國字頭榮譽稱號。

——產業質態實現新發展。“十三五”期間,堅持“兩輪兩翼”發展戰略,全縣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由2015年的23.9:41.6:34.5調整至2020年末的20:43.8:36.2。工業轉型量質并舉,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占全市總量比重由2015年的6%提升至2020年末的13.3%,工業總量位居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了肉食品加工、機械電子、新型建材、造紙印刷、化工新材料、高載能產業等六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5年的21.6%提升至2020年的85.6%,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38.7%,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5年末的4家增至2020年的21家。骨干企業不斷壯大,規模以上企業達到93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5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22家,全縣擁有省級智能工廠2家、智能車間5家、綠色工廠1家,打造了牧原集團、金冠電氣、仙鶴紙業、華福科技等為龍頭的一批標志性企業。服務業發展提質擴容,金融實力顯著提升,全縣上市掛牌企業(含全資或控股子公司)達到7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區域經濟證券化水平、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存貸款余額等各項指標全市領先,現代豬產業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產業投資基金等發展勢頭迅猛,并榮獲“數字普惠金融合作標桿縣”“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動能百強縣”“縣域普惠數字金融發展動能百強縣”等稱號,“智慧縣域+普惠金融”的內鄉經驗在全國26個省市推廣。智能物流等新業態增勢強勁,牧原智慧物流園、煤炭戰略儲備及區域交易中心等物流項目快速推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順利推進,先后引進螞蟻金服“智慧縣城”、京東、蘇寧等國內一流平臺企業落戶內鄉,網銷零售額步入全國示范縣百強。文旅融合發展亮眼,內鄉縣衙榮獲“河南省智慧景區”稱號,“內鄉宛梆”影響力持續提升,“三館一院一中心”工程主體完工,“一山一衙一漂流”品牌地標影響力持續擴大。現代農業增量提效,糧食綜合產能穩步提升,高標準糧田建設進一步鞏固,積極打造煙葉、茶葉、畜牧、林果、觀光休閑農業等五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煙葉生產綜合指標連年穩居全市第一,牧原生豬產業化集群被列入全省示范集群,成功獲批國家級種養結合整縣推進試點。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全縣新增國際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30多家企業擁有國內乃至世界領先技術,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8%。雙創平臺增量全市領先,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

——城鄉功能呈現新局面。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引領,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2.7%,比2015年提高4.2個百分點。突出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完善縣域規劃體系,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建立“一張圖”監督信息系統。百城提質建設成效顯著,“三館一院一中心”建設提速,縣城通達、提升、靚化、清潔及“暖化內鄉、氣化內鄉”五大工程持續推進。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雙違”整治持續加力,背街小巷改造整治持續推進,“數字城管”建設項目順利實施,“智慧水務”成效突出,城市園林綠地增量提質,省級衛生縣城成功創建。市政設施保障能力普遍提高,市政道路建設長度由2015年的73.39公里增至2020年的131.18公里,城區平均路網密度由2.44(公路/平方公里)增長為4.47(公路/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積由11.69平方米增長為19.05平方米。縣域公路交通網不斷完善,建成通車了G241線、S240線、S248線等一批國省道,建設首批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233公里,全縣交通公路通車里程達4024公里,公路密度由8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至163公里/百平方公里,率先在全市實現城鄉客運電動化公交全覆蓋,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及全省首批“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范縣”稱號。區域交通優勢更加凸顯,寧西鐵路、浩吉鐵路、滬陜高速及內鄉九縱十二橫交通體系日益完善,內鄧高速引線、浩吉鐵路車站與縣城連接通道及S331線靈山機場至內鄧高速師崗出口開工建設。現代能源支撐體系建設凸顯成效,56個貧困村實現了“光伏發電全覆蓋”,煤電高效清潔發電基地、光伏超跑基地等項目陸續推進,煤電運一體化項目投入運營,“丹水—淅川、丹水—西峽、丹水—內鄉—鎮平—茶庵門站”天然氣互聯互通管道工程陸續開工。

——生態環境厚植新優勢。堅持“兩山論”理念,創新“3+3+N”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體系,持續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明顯好轉,2020年PM10均值為69微克/立方米,PM2.5均值為43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291天。“四水同治”成效明顯,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引水工程開工,國控湍河懷鄉橋、省控湍河楊寨、市控湯堰河周家、刁河王崗出境水斷面水質持續改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100%,地表水環境質量基本符合Ⅲ類水體要求。持續開展保護區“綠盾行動”,全面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匯水區生態功能區、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生態功能區、湍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耕地生態系統修復與保護效果良好,先后規劃了“長治”默河項目區、黃水河項目區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十三五”期間生態修復面積達到5157.73公頃。持續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林地面積達219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5.4%。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位于全省前列,“五改”工程全面實施,農村“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取得明顯成效,“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基本建成。鄉鎮空氣監測站建成運行,秸稈禁燒實現國家衛星監測“零”火點,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環保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提升,牡珠溝河及螺螄河上游河道治理完成,默河水環境治理、馬山口鎮污水處理廠、縣城污泥處置廠、西城污水處理廠、湍西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湍東污水處理廠擴容等項目持續推進。提升水旱災害防治能力,打磨崗灌區煙草水源工程云露湖水庫、豐收、竹園蓄水工程順利完成并投入使用,北灣水庫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榮獲“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稱號。民生水利快速發展,全縣農村17.98萬人安全飲水成功解決。

——改革開放迸發新活力。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以及產業集聚區體制機制改革、黨政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政府“智慧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建成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內鄉縣政務服務,推行“豫事辦”APP,啟用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智能叫號”系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探索設立“財政注資+合作社貸款+入股公司分紅”模式,組建村集體股份制合作社288個,新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259家、家庭農場61家、家庭林場11家,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全縣全覆蓋。金融改革創新成效突出,“5+”金融扶貧模式持續發展和推廣完善,政府平臺市場化改革進展順利,農業設施抵押貸款實現破題,現代豬產業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啟動建設,南陽金融業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區試點成功落戶。招商引資成效突出,創新實施了“龍頭企業+園區平臺+政務服務+金融服務”及“園區平臺+資本招商”等模式,簽約超億元項目185個,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85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15個,招商引資簽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建成投產率始終位居全市前列。對外貿易質量不斷提升,外貿進出口額由2015年1.5億元增至4.2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由42億元增至48億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由3700萬美元增至5100萬美元,境外投資企業達4家,外貿進出口企業達18家。

——民生普惠邁出新步伐。富民增收取得新成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2355元、15118元,較“十二五”末增加了8579元和4676元。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創新實施的“5+”扶貧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累計實現97個貧困村15317戶42993人脫貧。全國首個縣域聯合國減貧與可持續發展示范區項目在內鄉落地。就業工作成效突出,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810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00人、高校畢業生就業3800人,發放創業貸款22543萬元。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財政支出用于民生事項長期保持在80%以上,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由年的4800元提高至2020年的72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每年3000元提高至4500元,城鎮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逐步推進,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實現并軌運行。區域教育高地不斷筑起,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持續推進,職業教育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設成效突出,網絡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全縣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136所,新增義務段學位19543個,新增高中段學位9116個,高考一本累計5420人,本科以上17649人,考入清華北大19人,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市第一方陣行列,榮獲“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縣”。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新突破,中醫院改制回歸公立屬性,城區醫院梯次搬遷升級完成,鄉鎮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成效明顯,125個村衛生室達標建設,新增床位1750張,每千人床位達4.9張,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鄉一體化建設取得新成績,探索建立了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機制,灌漲、王店、馬山口、余關、趙店等鄉鎮城鄉一體化保潔試運行效果良好。

第二節  “十四五”面臨環境

“十四五”時期,國際國內環境將繼續發生復雜深刻變化,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必須準確把握、妥善應對,更加奮發有為地開拓發展新境界。

從有利條件看,我縣發展面臨著四大機遇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全面呈現出智能化主導、融合式巨變、多點突破應用的態勢,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前所未有地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數字經濟與智能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這一方面有利于我縣在數字金融、智慧物流等新興場景應用上塑造新優勢、打造新產業,與此同時也有利于我縣運用新技術成果和多樣化細分市場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為我縣實現“彎道超車”快速趕超提供重要戰略機遇。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為我縣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了戰略緩沖期。尤其當前城市資本下鄉、產業下沉、消費下沉的發展態勢明顯,農業現代化、農村基礎設施完善等領域將推出部署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我縣龐大的鄉村人口比重將是很大內需空間、很強內生動力的發展單元,下沉市場潛力將得到有效充分釋放,這將為我縣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將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更多依靠國內市場,也就為我縣全面激發內需潛力、推動消費回升、加快文旅融合、提升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占位以及打造更多新的增長點創造有利環境。四是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經濟社會發展、京宛合作等國家戰略的疊加,以及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陽發展、建設高能級大城市的政策即將出臺,這些都會持續釋放戰略疊加效應、政策集成效應、發展協同效應,有利于我縣進一步厚植發展勢能,提升城市顯示度。

從自身基礎看,我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四大優勢全面凸顯:一是能源供給優勢。電廠兩期工程實施后,內鄉發電將達到4000MW,位居全國第二。“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輸氣管道項目順利建設。同時,供暖、供氣、增量配電示范區建設、煤炭戰略儲備基地建設,都將為我縣提供較強優勢的能源支撐。二是物流交通優勢。受益于煤電運一體化能源基地、煤炭戰略儲備等項目的實施,配套的交易平臺建設、能源物流項目建設將為我縣物流發展產生極大拉動效益,再加上寧西鐵路、浩吉鐵路、滬陜高速及我縣九縱十二橫交通體系的日益完善,區域性重要物流節點地位日益凸顯。三是金融高地優勢。以普惠金融為核心的“智慧內鄉”項目運行良好,供應鏈數字金融發展勢頭迅猛,市場化產業基金擴容迅速,多層次資本市場企業梯隊儲備豐富,縣域資本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逐步顯現,金融服務將成為內鄉發展的新比較優勢。是政府服務優勢。近些年我縣聚焦聚力聚效打造服務型政府,“云上內鄉”廣泛推廣,“一窗式受理、集成服務”的政務服務新平臺構建完成,“智慧服務”水平日益提升,以服務創新為核心的營商環境建設將成為內鄉對外開放的強大引力,有利于我縣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

與此同時,“十四五”時期,我縣發展面臨著四大挑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沖擊,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復蘇乏力,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國際經濟循環區域化、碎片化凸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聚焦我縣,一方面輸配電、農牧裝備等主導產業尚未完全擺脫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新興經濟體成本優勢“雙重擠壓”,另一方面養豬、旅游、建材、出口加工等產業在慣性發展的軌道上既面臨勞動力、資本、土地、資源、環境等成本上升、要素趨緊等矛盾問題,還要著力規避貿易保護主義和世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利影響。二是國內消費、投資、出口面臨下滑風險,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凸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較大,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尤其我縣作為南水北調工程匯水區,在生態補償機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統籌協調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難度較大,這就造成我縣應對經濟長周期下行帶來的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任務更加繁重艱巨。三是區域發展競爭持續加劇,鄭州、武漢等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日趨明顯,襄陽等周邊區域的競相發展都將給內鄉帶來嚴峻的地緣性競爭,也將對我縣吸引人才技術、金融資本等高端資源形成巨大挑戰。四是伴隨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全縣底子薄、創新弱、人才匱乏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產業偏傳統、偏低端、偏上游的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扭轉,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城鎮精細化管理不足還嚴重制約服務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歷史欠賬較多,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有待完善提升等。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但近年來,我縣持續強基礎、立支柱、優布局、塑品牌,具備了以重點帶動全局的系列條件,有望實現更高能級發展的強勁勢能、持久動能:一是發展勢能進入集中釋放期。我縣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交通網絡日趨完善,重大集群、項目、平臺加快構建,能源供應、物流交通、金融服務、政府服務等后發優勢積蓄釋放,尤其面臨宏觀政策取向利好、豬產業發展市場預期利好的有利形勢,支撐內鄉高質量發展的條件逐步充分,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新優勢、新動力不斷釋放。二是轉型升級進入加速攻堅期。隨著科技創新和數字牽引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我縣迫切需要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將產業規模優勢轉化為新經濟場景優勢,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將政策疊加優勢轉化為制度動能優勢,推動科技創新全面提速、數字全面賦能。三是全領域發展進入深化提質期。當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質量仍然不高,城鎮化與工業化脫節、產城融合不緊密等問題依舊存在,高能級開放發展載體匱乏,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與城鄉失衡并存,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這些都迫切需要我縣加大力度從內部推動,深化改革開放,積極運用各類機遇和優勢大力推進經濟社會全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內鄉既要緊緊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砥礪奮進,攻堅克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又要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困難,針對高質量發展中的短板和問題,加快推進改革創新,全面推動轉型升級,讓內鄉生機盎然、再輝煌。

 


第二章  站位歷史新起點,擘畫現代化強縣新藍圖

 

第一節  2035年遠景目標

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要求,結合省、市目標要求,綜合考慮我縣的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任務,聚焦奮勇爭先、轉型跨越,未來十五年要朝著“全國經濟強縣、全國鄉村振興先進縣、全國縣域治理現代化先進縣”的奮斗目標邁進。

——全國經濟強縣。圍繞“跨入全省20強、接近全國百強縣門檻”,經濟發展主要人均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形成若干具有優勢的制造業集群,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基本形成,科技創新能力和開放水平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打造全國經濟強縣。

——全鄉村振興先進縣。以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為契機,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人才保障、鄉村文化、生態環境建設、基層基礎保障,助力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建設鄉村振興先進縣。

——全國縣域治理現代化先進縣。牢固樹立“縣域大治理”的理念,在加強黨組織建設上走在前、作表率,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作表率,在強化基層治理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共建共享美好家園上走在前、作表率,努力走出一條縣域科學治理、精細治理、數字治理的新路子,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縣域樣板。

第二節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十四五”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時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圍繞跨入全省20強、沖刺全國百強縣戰略目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增強區域發展比較優勢,扎實推進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產業、重大舉措、重大改革、重點要素保障等工作,努力建設全省經濟強縣、鄉村振興先進縣、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政治保證。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把黨的領導作為推進新時代新發展的根本政治保障,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人民至上,促進普惠共享。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

——堅持新發展理念,確保精致品質。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積極打造山水內鄉。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釋放創新活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安全。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縣一盤棋,發揮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三、發展定位

“十四五”時期,全面開啟內鄉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實施“兩縣一中心”的戰略定位。

——全國現代豬產業第一縣。立足糧食大縣、畜牧大縣優勢,依托牧原集團等龍頭骨干企業,積極推進生態養殖、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生豬屠宰、肉食品加工等產業發展,強化內鄉牧原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牧原智慧物流園項目、農牧裝備產業園項目、全國農牧裝備基地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豬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培育完善現代豬產業全產業鏈生態圈,形成國際知名的豬產業集群,打造內鄉中央廚房名片,叫響內鄉豬產業品牌,全力打造全國現代豬產業第一縣。

——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貫徹落實縣域治理“三起來”思想,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基礎鮮明導向,統籌縣域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生態建設、民生福祉等各項事業,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平安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打造全省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

——區域性綜合物流中心積極發揮“多式聯運”優勢,引進先進物流業態和管理技術及裝備,培引物流企業集團,推進物流企業信息化,積極發展第四方物流,積極謀劃公鐵聯運物流、冷鏈物流、保稅物流、快遞物流、智慧化物流、數字物流等業態,降低產品產后損失和流通成本,謀劃建設公鐵聯運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性快遞物流分撥中心、內鄉保稅倉等重大項目,全面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以高效智能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暢通經濟發展“雙循環”,全力打造豫鄂陜交界區域性綜合智慧物流樞紐

四、發展戰略

“十四五”時期,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區域發展的客觀需要,緊密結合內鄉實際,明確我縣五大重大發展戰略。

——優勢產業在地化全產業鏈集群發展戰略。強化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作為我縣經濟社會高發展的支撐作用,突出對標對表世界級產業集群,突出融入全省的產業分工協作,突出打造我縣優勢產業鏈和優勢產業集群,現代生豬產業在地化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為支撐,重點培育裝備制造、綠色肉食品深加工、紙產品加工及綠色包裝印刷、能源及高載能、新型建材及民爆器材等戰略性主導產業集群,加速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快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

——重大基礎能力全面提升戰略。推進能源“風光水火儲”“源網荷儲”兩個一體化建設,構建現代能源支撐體系;著力發展交通、物流,推進公鐵聯運、協同高效發展,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強化職業教育,培育人才、產業發展新優勢;優化提升水利、建設用地等資源配置,加強新基建投入,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金融高地打造戰略。金融戰略先導、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集聚吸引入駐一批金融機構,現有金融機構做大做強,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股權投資基金、債務票據、信托投資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以打造金融高地助推我縣產業發展、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和改善、新基建建設、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日趨形成,區域性金融高地影響力大幅提升。

——教育高地建設戰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康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力促高中階段學校提檔升級,推進職業教育高端化規模化,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整合,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事業高質量助推縣域發展高質量,全力建設全市重要的教育高地。

——數字賦能戰略。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以物流、能源、供水、廢水排放治理、供應鏈金融服務等五個“數字一體化”為重點,全面實施數字賦能戰略,深度推進縣域經濟的“數字變革”,著力推進產業賦能、城鄉賦能、鄉村振興賦能、創新驅動賦能、基礎能力賦能、生態環境賦能、社會事業賦能等,以數字賦能全面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區域競爭力。

五、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總體目標是“跨入全省20強、接近全國百強縣門檻”,為全面開啟現代化內鄉建設奠定扎實基礎具體目標是

——經濟實力更強。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25年達到600億元以上;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8%,到2025年達到30億元;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經濟總量和人均主要經濟指標力爭進入全省20強。

——產業量級更大結構更優著力培育裝備制造、綠色肉食品深加工、紙產品加工及綠色包裝印刷、能源及高載能、新型建材及民爆器材等五大超百億級產業集群,工業總量達到千億級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集聚度達到80%以上

——創新能力更強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健全,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明顯加快,全縣研發投入強度顯著提高,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走在全市前列。

——開放度更高開放領域全面拓展、開放平臺更加多元、開放效應持續放大,內需潛力充分釋放,物流通道樞紐優勢更加彰顯,外貿依存度、實際吸收外資均較“十三五”末實現翻番,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水平大幅提升。

——社會發展更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速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步,社會困難群體生活更有保障,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生態環境更深入推進“美麗內鄉”建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空氣和水質量達標率明顯提高。

——文旅融合發展上奮勇爭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衙署文化、宛梆戲曲文化、陶瓷文化、菊花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享譽中原,縣衙、寶天曼等品牌景區影響力廣泛深遠,培育形成一批有國內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把內鄉建設成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先進縣、全省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

——體制機制創新上奮勇爭先。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經濟體制、科技體制、行政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續供給更加有利于創新創業和民生發展的新機制、新政策,體制機制和政務環境更加優化

——社會治理上奮勇爭先。改革資源配置及利益分配機制,創新利益表達與均衡機制,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長效機制。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著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清正廉潔的政務環境和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專欄2-1內鄉縣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指標表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目標值

年均增長

(%或百分點)

指標屬性

一、經濟發展

1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

億元

263.1

600以上

15以上

預期性

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元

12.98

30

18

預期性

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6.4

----

15

預期性

4

城鎮化率(%)

%

----

60

1.5

預期性

5

全員勞動生產率(2020年價格)

元/人

69171

130000

----

預期性

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89.3

180

15

預期性

7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年底余額

億元

327.34

700

16.4

預期性

8

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年底余額

億元

185.46

326

11.9

預期性

二、創新驅動

9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

----

1.5

7

預期性

10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1.375

2

10

預期性

三、民生福祉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

21973.6

30819

7

預期性

12

城鎮登記失業率

%

3.12%

3.5%

0.076

預期性

13

每千人擁有執業醫師數

2.06

2.54

25

預期性

14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

95%

100%

1

預期性

15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兒童托位數

0.7

3

46

預期性

四、綠色生態

16

單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

按市定目標確定

----

約束性

17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

按市定目標確定

----

約束性

18

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

%

----

按市定目標確定

----

約束性

19

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

%

----

按市定目標確定

----

約束性

20

森林覆蓋率

%

65.35%

68%

----

約束性

五、安全保障

21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萬噸

39.98

不低于40

----

預期性

、重大項目

“十四五”時期,全面開啟內鄉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計劃建設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如下

1、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新增20萬千瓦風力發電、50萬千瓦光伏發電、5萬至20萬千瓦水力發電及配套的20萬千瓦的儲能項目,新增200萬千瓦清潔煤發電,并擴建、完善煤炭基地二期及鐵路。總投資20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00億元。

2、內鄉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包括“產業興旺引領工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一二三產融合工程、綠色發展工程、設施裝備提升工程、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工程”六大工程19項重點建設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圍繞規模化豬場建設和提升,核心母豬群、新品系選育、育種新技術創新和引進,豬場糞污和沼液沼渣處理工程、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豬肉產品加工和農牧裝備加工能力提升、農技服務中心建設,全冷鏈倉儲物流打造,電商交易流通中心建設,生豬產業供應鏈金融平臺打造,生豬國際信息技術交流中心建設等。總投資106.2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 106.2億元。

3、宛西片區集中供熱項目。集中供熱蒸汽管網工程項目計劃自國投華中內鄉電廠引出DN700主蒸汽管網敷設至內鄉、鎮平、西峽、淅川等縣各主要道路,引出的分支管網分別敷設至熱用戶。總投資10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100億元。

4、嵩縣至內鄉高速公路項目。內鄉境經寶天曼景區、夏館鎮、赤眉鎮、趙店鄉,全長約76公里。總投資91.2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91.2億元。

5、內鄉煤電運一體化電廠二期(2×1000MW)工程項目建設南陽電廠二期(2×1000MW)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工程。總投資6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60億元。

6、內鄉縣40萬畝中低產田治理改造項目。在全縣范圍崗坡丘陵區域,規劃整治改造中低產田40萬畝,通過培肥地力、平整土地,配套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用電力等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中低產田地力和基礎設施水平,增強農業生產抗災減災和綜合生產能力,實現高產高效可持續發展目標。總投資56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56億元。

7、內鄉縣牧原肉食綜合體建設項目。建設年加工飼料72萬噸,年出欄生豬210萬頭,年屠宰生豬和肉食品加工210萬頭的綜合體,集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肉食品加工、觀光旅游為一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總投資5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50億元。

8、中聯萬洋智慧城項目。占地約1077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結合內鄉農業和文旅產業優勢,以現代農博、汽配汽貿、星級酒店、商業廣場和文旅為主,建設生態優美、宜業宜居、功能齊全、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智慧小鎮。總投資5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50億元。

9、宛西片區中水回用項目。建設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工程,輻射鎮平、內鄉、淅川、西峽四縣。規劃總建設規模為80萬噸/日。主體工藝采先進工藝技術,主要設備有工藝設備電氣、自控設備和儀表配套設備等。處理后的污水可資源化,用于農田灌溉,工業冷卻水回用,河道景觀用水和其它設施用水,對城市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總投資5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50億元。

10、澠淅高速與內鄧高速聯通道路。全長約40公里。總投資48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48億元。

11、內鄉縣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湍河水環境治理項目,總投資45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45億元。

12、內鄉牧原生豬產業園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新建年出欄210萬頭商品豬全線場,包括糞污處理設施、飼料配料加工倉儲設施、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110千伏變電站等輔助工程及湍河取水公用工程、行政綜合樓、食品加工廠、屠宰廠。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存欄基礎母豬8.4萬頭,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商品豬210萬頭。總投資35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5億元。

13、國省干線路網優化提升工程。新建S330線內鄉鎮平界至清涼廟段公路、S329鎮平內鄉界至赤眉段、S328線鐘店至內鄉西峽交界段公路、G241內鄉城區段、南環路、G241與S330連接線工程、S243湍源至S329交叉口段、S243湍源至S329交叉口段公路野人溝隧道、S243湍源至S329交叉口段公路寶天曼隧道、G312后馬服務區、G241孫崗服務區,S243萬溝停車區、花園停車區、S331瓦亭停車區及干線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等。總投資34.6427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4.6427億元。

14、牧原農牧裝備產業園項目。總體規劃占地1207畝,主要用于生產建筑及通風材料。一期投建區域占地面積647畝,規劃建筑面積29.1萬平米,項目內容涵蓋:標準化廠房建設,場區內部道路、給排水、電力設施配套、設備安裝工作。總投資3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0億元。

15、寶隆金屬鎂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年產10萬噸金屬鎂生產線。總投資3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0億元。

16、內鄉牧原智慧物流園區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3000畝,總建筑面積81.71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11個物流功能區。其中鐵路港物流區:建筑面積6.31萬平方米;公路港物流區:建筑面積6.15萬平方米;城鄉配送區:建筑面積13.17萬平方米;養護服務區:建筑面積 2.73萬平方米;石材物流區:建筑面積2.44萬平方米;商務中心區:建筑面積5.01萬平方米;快遞分撥區:總建筑面積7.09萬平方米;汽車商貿區:建筑面積13.50萬平方米;農機商貿區:建筑面積8.91萬平方米;電商物流區:建筑面積8.58萬平方米;辦公服務區:建筑面積7.82萬平方米。該項目建成后能夠進一步帶動當地就業1000余人,實現年均增加稅收2億元以上,綜合社會效益良好總投資30.4907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0.4907億元。

17、紅星家天下商業綜合體項目。占地約357畝,建筑面積約56萬平方米,項目融合家居、建材等銷售服務與文創、游樂、體驗、培訓等業態為一體,同步開展線上、線下連鎖交易。總投資3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0億元。

18、保稅物流區。依托牧原智慧物流園,向九三等公司提供保稅倉儲服務。總投資3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30億元。

19、方城至西峽高速公路項目。內鄉境經寶天曼景區及二龍山景區,全長約21公里。總投資25.2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5.2億元。

20、內鄉縣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優質獼猴桃、葡萄、番茄等優質果蔬基地、有機肥生產供應基地、有機農產品科技研發中心、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有機示范基地環境治理體系、倉儲物流保障體系等。總投資23.2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3.2億元。

21、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在全縣15個鄉鎮(城關鎮除外)282個行政村,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糞污治理和村內廣場綠化建設,引領帶動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解決農村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總投資22.56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2.56億元。

22、南水北調渠首石漠化治理內鄉段500MW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規模500MW光伏發電站。項目的建成可統籌解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的石漠化治理、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等多方面的問題,達到保護環境,保持水質的目的。總投資5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50億元。

23、實施農村垃圾全區域治理項目。在15個鄉鎮282個村建設垃圾分類、填埋場無害化處置、環衛設施設備、垃圾分類站房、轉運車輛、人員配備、餐廚垃圾處理廠、垃圾燃氣廠、區域性垃圾處置場、運營管理、消殺藥品、宣傳制作、服務配套等工程內容。總投資22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2億元。

24、內鄉縣馬山埡口風電建設項目。建設裝機容量為200兆瓦,計劃安裝100臺單機容量為2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集中并網計劃以1回路220KV線路接入220KV酈城變,送出線路長約30公里。總投資 21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1億元。

25、牧原產業學院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1100畝,總建筑面積3600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1、新建教學樓、綜合辦公樓、教職工周轉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圖書館、餐廳、學術報告廳、實驗實訓基地、運動場等;2、各類相關附屬服務設施和儀器、設備、圖書購置等,“十四五”計劃投資20億元。

26、312國道內鄉段改擴建工程。改擴建公路26公里。總投資2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0億元。

27、牧原國際食品城項目。項目占地1500畝,包括調理品、高溫肉制品、低溫肉制品、發酵肉制品等產品制造、儲運及各類附屬設施建設。總投資2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0億元。

28、牧原科工飼料加工項目。整合牧原飼料加工企業。總投資20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20億元。


第三章  聚焦兩化攻堅,重塑新型工業化新優勢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新型工業化道路,依托“兩輪兩翼”戰略引領,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全力構建質量更高、創新更強、結構更優、效益更好、競爭力更強的工業發展新格局,力爭到2025年,內鄉規上工業產值達到億元以上,二產占GDP比重達到50%以上。

第一節  培育“1112”優勢產業體系

圍繞推動工業競爭優勢重構,堅持做大總量與提升質量并重、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提升并重、鍛長板和補短板并重,做大做強“一主一特一新”三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能源及高載能、新型建材及民爆器材等其他產業兩大集群,聚力打造“創新引領、要素協同、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1112”新型產業體系。

——做大做強“一主一特一新”。圍繞打造“一主一特一新”主導產業新地標,堅持高端引領、龍頭帶動、強鏈補鏈,全力提升裝備制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紙制品及綠色包裝印刷三大主導產業能級,重塑內鄉制造形態。

裝備制造。圍繞農牧裝備、輸配電設備、汽車零部件三大產業,依托農牧裝備產業園、金冠智能電氣產業園、飛龍汽車零部件模具生產等項目建設,積極實施“擴量提質”戰略,以數控技術、智能技術、精細加工技術應用為抓手,促進內鄉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值超300億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農牧裝備:依托恒輝農牧、寅興農牧等龍頭骨干企業,精準對接牧原集團養殖需求,加快發展農牧裝備產業,力爭2025年農牧裝備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立足“智能化養殖”發展趨勢,積極引入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制具有信息獲取、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的新一代農牧裝備,重點發展養殖型機械、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等先進農機裝備,研發新型飼料加工、高效農用無人機等新型農機裝備。強化軟件配套系統研發,圍繞養豬設備自動化生產線,積極開發自動清糞系統、自動喂料系統、自動環境控制系統、智能化母豬飼養管理系統等系列產品。積極發揮牧原集團產業鏈核心控制力,推進上游供應鏈裝備企業批量轉移落地內鄉,針對意向型項目企業加快落地投產。支持企業依托“農牧+農藝”融合發展,探索個性化定制新制造模式,引導企業從產品供應商向系統集成商和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智能輸配電設備:抓住智能電網建設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發展機遇,以金冠股份等企業為龍頭,依托金冠產業園建設,積極發展智能電氣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智能輸配電設備產業實現產值30億元。以設備小型化、元件智能化、系統網絡化為主攻方向,聚焦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智能輸變電設備等高端產品體系,以及風電設備、儲能設備等新能源裝備,結合內鄉輸配電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配網零部件、高壓開關柜、環保氣體環網柜、工程塑料、沖制件等產品。汽車零部件:依托飛龍汽車,以渦輪增壓器、水泵和排氣歧管三大優勢零部件為主攻方向,引導企業提升模塊化供貨能力,鼓勵企業進入汽車品牌核心供應商體系,支持企業圍繞汽車輕量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趨勢積極開發新產品,力爭到2025年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充分發揮飛龍公司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招引和孵化。依托寶天機電、天一密封等企業,圍繞精密制造及高精度加工領域,引導新能源電機、油泵、油嘴、校驗臺、隔熱密封材料、汽車結構件等其它零部件集聚發展。依托牧原集團,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加快冷藏保溫車、農用運輸車等農牧特種車輛引育。

農副產品深加工。聚焦打造“中國現代豬產業第一縣”,以糧食飼料和肉食品深加工為主攻方向,實施品牌、品質雙提升戰略,鞏固提升肉制品加工一大優勢領域,發展壯大糧食加工、飼料、休閑食品三大高成長領域,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全國重要的以現代豬為核心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值400億級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肉制品加工:以牧原集團、龍大牧原為依托,堅持做大份額、擴大集群與拉長鏈條、完善配套并重,推動豬肉食品加工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將內鄉建成全國最大的肉食品生產基地,力爭2015年肉制品加工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支持牧原加快向鮮冷藏肉、低溫肉制品、熟食品等領域延伸,積極研發低鹽、低脂肪、低熱量、低糖以及高蛋白質特點的肉類制品,開放推廣女士保健型、兒童生長益智型、中老年保健型等保健類肉制品。鼓勵牧原集團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立生豬生產消費跟蹤監測、分析預判和預警體系,為生豬消費精準畫像。全力支持牧原集團進軍世界500強,加快推進牧原集團在南陽市域內“百場千萬”工程現代化養豬場建設。支持牧原集團強化現代豬產業鏈垂直整合,加快上中下游產業環節全覆蓋,加速全省全國模塊化布局,打造以肉制品加工業為核心,涵蓋飼料加工、農牧裝備、育種育肥、養殖屠宰、食品制造、溫控倉儲、冷鏈物流、制品零售、相關職業教育及科學研究的現代豬全產業鏈。飼料:圍繞養殖需求,積極對接大豆深加工產業鏈,持續擴大特種飼料、配方飼料、環保飼料等產業規模,力爭到2025年飼料加工產能達到200萬噸。加快發展酶制劑、微生物制劑、植物提取物等新型飼料添加劑,促進藥物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開發低氮、低磷和低礦物質等環保型飼料產品。完善豬營養需要、飼料原料營養物質消化利用率等基礎數據,推廣精準配方技術。加快王店飼料廠、灌漲飼料廠、牧原綜合體飼料加工向智能化、高端化改造。糧油加工:聚焦產業發展短板問題,重振糧食、食用油加工產業,重點提升面粉加工、薯類制品、大豆油,大力發展各種專用粉、預配粉等,加快發展掛面、鮮切面、面包、粉絲、川粉等,拉長產業鏈。休閑保健:結合油料、林果、茶產業、菊花等產品,積極發展果蔬飲料、茶飲料等飲料制造,推進果品的分級包裝、貯藏保鮮及冷藏運輸。結合南陽中醫藥優勢,積極引進培育保健類、有機類、營養類等健康食品企業。引導企業與消費互聯網平臺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爭取中高端休閑食品品牌企業在內鄉建設生產基地。

紙制品及綠色包裝。依托仙鶴紙業、華福科技、東福印務等龍頭企業,加快調整紙制品及印刷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條,打造綠色環保、品類豐富的現代化紙制品及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值超100億的紙制品及包裝印刷產業集群。紙產品:依靠仙鶴紙業、嘉敏紙業等企業的引領和重大項目帶動,聚焦互聯網產品材料屬性,積極發展標簽離型用紙、商務交流及防偽用紙、食品包裝用紙及電氣用紙,拓展產業用紙市場空間。把握全省文旅發展勢頭,大力拓展特色包裝、創意藝術辦公等系列產品。圍繞仙鶴紙業,積極推動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的入住和孵化,擴大紙產品工業園規模。印刷及包裝:持續深化與央企合作,支持華福包裝科技煙包擴能,加大高阻隔膜、數字標簽、高端高速智能化拉伸多功能膜、膠印版材等生產規模。大力推廣納米材料制版、綠色制版以及卷筒紙膠印、凹印、柔印等關鍵技術,引入數字印刷技術改造傳統工藝,重點發展智能標簽印刷、綠色環保印刷、創意設計印刷以及低克重、高強度、功能化高端紙箱、紙盒,推動包裝印刷產品向高端延伸。

專欄3-1:“十四五”期間“一主一特一新”重大項目

裝備制造:中維新材料年產4萬噸智能豬舍用改造塑料項目、牧原農牧設備公司畜牧設備生產項目、飛龍汽車零部件模具生產及年產40萬只長城汽車渦輪增壓器殼體建設項目、南陽天基高科汽車輕量化技術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套環保客車底盤項目、重慶再生科技年產80萬套空氣凈化器項目、河南雙鑫消防環保設備加工項目、牧原特種汽車生產線項目、南陽市宛西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年處理1萬輛報廢廢舊機動車拆解回收利用項目等建設、金冠輸配電智能工廠項目、年產4萬噸智能豬舍用改性塑料項目、內鄉縣飛龍汽車零部件模具生產項目等建設

農副產品深加工:重點推進內鄉縣中央大廚房建設項目、九三糧油集團年加工100萬噸大豆項目、想念食品年加工小麥100萬噸項目、南陽芙德腸衣小腸腸衣食品加工項目、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210萬頭生豬項目、內鄉縣北大荒年壓榨150萬噸大豆項目等建設

紙制品及綠色包裝:重點推進仙鶴特種漿紙公司制漿生產線升級搬遷項目、華福科技年產3500萬平方米高阻隔膜生產線項目和中印板材項目、河南利豪新材料年產300億張快遞電子面單項目等建設。

能源及高載能:重點推進中譽國信投資有限公司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鶴壁中維化纖股份公司改性新材料加工項目等建設。

——積極培育兩大特色高成長性產業集群。堅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應用和高新技術產品開發,重點培育壯大能源及高載能、新型建材及民爆器材等其他產業兩大高成長性產業集群,構建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結構合理的產業增長引擎,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值超100億元的高載能產業集群,以及產值達到100億元的新型建材及民爆器材等其他產業集群

能源及高載能。依托國投南陽發電公司2x100萬千瓦電力能源和汽熱供給優勢資源,積極招引熱能敏感性企業進駐。圍繞余熱、生產廢棄物等資源,重點發展清潔能源、高性能金屬材料等產業,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值超100億元的高載能產業集群。清潔能源:圍繞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依托浩吉鐵路、寧西、焦柳等鐵路網和滬陜、內鄧、二廣高速網,加快煤炭戰略儲備基地建設,實現煤炭資源洗選、混配、集散等,打造區域性煤炭資源綜合物流倉配中心以及煤炭電子交易、結算中心。加快推進內鄉煤電運一體化電廠建設,超前謀劃建設一批高端煤化工項目,建設國家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示范基地以及清潔煤炭延長產業鏈高端煤化工基地。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風電產業,加快總規模250MW的光伏電站建設。高性能金屬材料:依托河南寶隆鎂業高效、低耗、新型環保煉鎂技術,繼續深化與中鋁集團的戰略合作,重點推進央企在內鄉的資源開發和新型煉鎂技術示范化應用建設,著力構建以高品質原鎂、鎂合金為核心,以大卷重低成本高成型鎂薄板、高性能鎂儲氫材料為主要制品的鎂產業基地。爭取到“十四五”末形成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鎂及鎂合金產業集群。

新型建材、民爆器材及其他。新型建材。依托泰隆水泥、晉成陶瓷等企業,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力爭到2025年,產值實現30億元。加快水泥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部品化、高質化、綠色化”,支持泰隆水泥等水泥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42.5及以上等級優質高端產品比重,生產研發復合多功能墻體、保溫防水屋面集成、功能性水泥部品構件等水泥終端產品。積極引導企業延伸綠色水泥產業鏈,鼓勵企業對石灰石礦山開采和骨料開采上游產業進行整合,向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和建筑部品延伸,推動企業集資源整合、研發設計、精深加工、物流營銷和工程服務一體化發展,實現由水泥供應商向綜合建材服務商轉變。引導水泥企業加強生態產業轉型,鼓勵水泥企業發揮水泥窯爐“一窯多用”功能,探索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和工業廢棄物的技術研發和應用。積極推進陶瓷產業開拓市場,依托晉成陶瓷、英良崗石、東福陶瓷等企業,聚焦“大板規格、發泡陶瓷、全屋定制、智能制造”等發展趨勢,引導陶瓷石材企業加大產品、模式、生產等領域的創新力度,充分利用數碼釉、數碼布料、數碼模具等新工藝,積極發展透水磚、防滑瓷磚、負離子瓷磚、發熱瓷磚、易潔抗菌瓷磚、發泡陶瓷等產品。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筑,依托寅興實業等龍頭企業,積極引入鋼結構、輕鋼龍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做大做強鋼結構部件產業集群。積極引導本地攪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傳統建材等企業向預制構件和住宅部品部件生產企業轉型,重點發展預制柱、預制梁、預制內隔墻、預制疊合樓板、預制樓梯、預制夾芯混凝土外墻板等,全力推進部件標準化。民爆器材。把握民爆行業技術裝備自動化、成套化、智能化、集約化的發展趨勢,依托久聯神威,持續加強民爆器材的成套工藝技術、裝備、軟件系統及工業炸藥關鍵原輔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強化“設計—生產—配送—工程爆破”一站式綜合服務。加快包裝工業產能結構優化,提高現場混裝炸藥許可產能比重,特別是井下現場混裝生產方式。優化工業雷管產品結構,加大工業電子雷管的推廣應用力度,擴大數碼電子雷管生產線建設。支持久聯神威持續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工業炸藥制藥、裝藥、包裝、裝卸等危險崗位實現無人化操作,不斷提高行業智能制造水平和生產線本質安全水平。支持久聯神威加速并購,持續擴大產能,力爭2025年民爆器材產業實現產值30億元。生物醫藥。面向健康生活重大需求,圍繞做大規模和品牌創建,著力引進一批生物醫藥優勢項目,力爭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10億元。依托全宇制藥等企業,重點發展現代中藥、新型藥物、檢測試劑及醫藥運動器材,探索發展健康管理、養老服務、專業母嬰護理、康復服務、中醫養生、醫療美容。把握部分中成藥產品納入預防新冠肺炎藥用目錄的發展機遇,支持全宇制藥加大甘露聚糖肽、磺胺間甲氧嘧啶鋅(銀)等產品產量,全力擴大市場銷售份額。積極發展醫用材料,大力招引培育生物醫用復合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降解聚合物、藥物和生物活性物質控釋載體材料、組織支架材料、生物醫用納米材料等產品。

專欄3-2:“十四五”期間兩大高成長產業集群重大項目

綠色建材:重點推進河南尚潔責任有限公司年產300萬噸廢渣處理及建筑材料制造項目東福陶藝年產1000萬平方米新能源環保特種玻璃、內鄉縣泰隆建材有限公司綜合科研中心、內鄉縣閩盛石材有限公司年產100萬m3加氣混凝土砌塊項目

生物醫藥:重點推進全宇中藥飲片100000盒項目、南陽億諾瑞生豬制藥豬小腸肝素鈉加工項目。

第二節  培育優勢龍頭骨干企業

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發揮優秀企業家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力爭到2025年,產值超百億級企業不低于2家,產值超20億元企業不低于10家,納稅超億元企業10家。

——強化企業梯隊培育。實施產業鏈旗艦企業培育工程,鼓勵牧原集團、中譽能源、久聯神威等龍頭企業以品牌資源優勢開展產業鏈垂直整合和兼并重組。實施骨干企業培育工程,支持飛龍公司、華福科技、金冠電氣等優勢企業通過壯大主業、資源整合、資本運作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目標市場占有率;鼓勵仙鶴紙業等細分行業頭部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增強企業全產業控制力和價值鏈布局能力。實施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引進計劃和能力提升工程,扶持做強創新龍頭企業,實施小升高培育行動,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推動“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鼓勵龍頭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開展協同制造、聯合創新、資源共享,實現融通發展。選樹一批質量標桿企業,支持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實施龍頭企業“五個一體化”工程,以數字賦能推進物流一體化、能源供給一體化、供水一體化、廢水治理一體化、供應鏈金融一體化,全面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深化企業智能化改造。抓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實施智能制造專項行動,聚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圍繞食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農牧裝備、紙制品和包裝印數等重點領域,積極引導企業與智能化改造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平臺、云平臺等對接,落地低成本、輕量化、易部署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培育內鄉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聚焦肉食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鏈,支持龍頭企業創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探索龍頭企業引領下全產業鏈協同的智能化改造。實施“百企上云”專項行動,引導中小企業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業務系統向云端遷徙,培育一批“企業上云”標桿企業。鼓勵牧原肉食品加工、寅興公司等企業創建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力爭到2025年新創建智能車間、智能工廠5-6家。

——發展服務型制造。實施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深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開展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培育,支持制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拓展設計外包、柔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信息增值服務、總集成總承包等模式。支持牧原集團、金冠股份、仙鶴紙業、華福科技等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產品-服務包”項目示范工程,培育綜合解決方提供商。探索搭建服務型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平臺型企業主導的制造服務生態圈,力爭到2025年兩化融合對標貫標企業新增15家。

——推進綠色化改造。實施綠色制造提升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創建工作,實施一批綠色制造體系集成項目,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深入開展能效水效對標達標活動。引導企業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鏈接共生和協同利用,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打造低碳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靜脈產業園。鼓勵牧原綜合體、飛龍公司、神威民爆、全宇制藥等企業進行綠色化改造,積極創建綠色工廠,力爭到2025年全縣新創綠色工廠4家。

——發揮企業家引領作用。激發企業家在“產業突破”中的引領作用,組織開展優秀企業家評選工作,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提高企業家培訓層次,爭取省級企業家培訓名額,加強與北京、上海等國內知名高校合作,每年舉辦兩次高層次企業家培訓班,重點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新經濟、金融等方面加大培訓力度,更新企業家發展理念。實施新生代企業家接力計劃,分批確定新生代企業家培養對象,開展專題培訓,支持攻讀MBA、EMBA,提升新生代企業家戰略規劃能力、市場開創能力、協同創新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組織變革能力等,打造一支接力創業、敢于創新的新生代企業家隊伍。依托南陽企業家論壇,組織企業家交流發展經驗,支持優秀青年企業家牽頭成立內鄉新生代企業家俱樂部。實施“諸葛英才計劃”,精準引進一批引領創業創新、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力爭到2025年,培育5名行業龍頭型領軍企業家、50名創新引領型骨干企業家以及100名潛力發展型成長企業家。

第三節  推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

聚焦“一區十園”發展載體,堅持借助外力和激活內力并重,圍繞“三提兩改”重塑優勢產業集群形態,全面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

——積極打造“一區十園”。聚焦發展載體效能提升,圍繞“一區十園”,提升內鄉產業載體品牌影響力。強化一區引領。抓住河南省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機遇,以“三提兩改”為主要途徑,圍繞集聚區“一主一新一特”產業體系,做強裝備制造、做大綠色包裝、做特農產品深加工,全力提高土地開發利用強度和畝均效益。推行“管委會+公司”等市場運營模式,加快集聚區行政體制改革。探索“產業園區+創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聯盟”一體化推進模式。進一步優化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園區道路、供水、供電、供熱、燃氣、污水處理、消防等設施建設,加大分布式光伏布局,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持續提升集聚區綜合服務功能,重點圍繞金融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積極引導功能機構入駐。加快推進智能化園區建設,探索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產業集聚區進行整體智能化改造。強化十園支撐。按照“一鏈一園”發展思路,加快“區中園”布局,圍繞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紙制品及包裝印刷、高載能產業等產業鏈發展,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大力招引沿海地區產能入園,深入推進國際食品產業園、農牧裝備產業園、紙產品工業園、華福包裝科技產業園、寅興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金冠電氣智能制造產業園、網貨加工基地、高載能工業園等功能性園區建設。

專欄3-3:“十四五”期間產業載體重大項目

產業園區:重點推進金冠內鄉智能電氣產業園建設項目、金冠內鄉智能電氣產業園二期建設項目、河南華福包裝科技有限公司華福產業園二期、中譽國信投資有限公司高載能工業園等建設、東部片區建材產業園、內鄉國際食品產業園建設項目、靜脈產業園、內鄉縣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蒸汽管網工程等建設。

——推進用地提質增效。圍繞打牢產業集聚區規劃“一張圖”、用地政策體系“一張網”兩項基礎以及打贏存量低效用地盤活、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兩場攻堅戰,開展產業集聚區土地高效利用評價,促進節地水平、產出效益雙提升。科學調整發展規劃,結合內鄉產業集聚區發展基礎,加快實施土地勘測、礦產壓覆、節能、水土保持、文物保護、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環境評價等事項評估,高水平編制集聚區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制定集聚區工業用地“標準地”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容積率三大主要控制性指標,積極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探索采取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方式使用工業用地。加強土地使用期限內的全過程動態監管,將項目建設投入、產出、節能、環保等要素納入日常管理范圍,健全土地高效利用評價體系,完善節約集約用地獎懲機制。妥善處置集聚區閑置土地,分類推進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采取限期開發、調整利用、置換盤活、依法收回、臨時使用等方式分類施策推進用地盤活利用。

——加快產業集群引育。立足內鄉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特點,聚焦四大集群重點領域,梳理重點對接板塊和企業,加強延鏈補練項目謀劃,每年重點謀劃“10+”重大招引項目。編制產業鏈招商地圖,秉持畝產論英雄的核心理念,組建招商專班,實行一對一長期跟蹤對接機制,深入實施落地項目全程代理服務。積極圍繞優勢產業集群招商,充分發揮牧原集團產業鏈鏈主地位,依托600萬頭屠宰產能及50萬噸豬肉加工產能,圍繞肉制品加工、農牧裝備等上下供應鏈九大板塊,積極引進產業鏈企業,加快推進意向企業落地入駐。探索“飛地經濟”模式,重點對接對接鄭州大都市區、長三角,圍繞先進產業園區的產業項目、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在產業集聚區合作建設“飛地型”園區或跨省合作園區

——推進產業鏈現代化。聚焦提升產業鏈基礎能力、協同能力、競爭能力、治理能力,著力優化供應鏈、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一批更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圍繞四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集群,梳理“四基”突破清單,支持牧原集團、金冠股份等企業積極承擔國家工業強基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創新產品。實施標志性產業鏈提升工程,依托牧原集團,著力增強全產業鏈控制力和核心環節競爭優勢,積極打造1個以豬肉為核心的全國有影響的肉制品加工標志性產業鏈;依托金冠股份、久聯神威、仙鶴紙業、華福科技,聚焦前瞻性、爆發式增長等細分領域,積極打造輸變電裝備、民爆器材、紙制品及綠色包裝等3個中部地區有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鏈;依托全宇制藥、泰隆水泥、晉城陶瓷等企業,強化技術驅動和應用牽引,打造生物制藥、新型綠色建材等2個全省領先的標志性產業鏈。

第四章  堅持高質高端,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動力

 

堅持生產性服務業擴量和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并重,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構建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

第一節  做大做強生產性服務業

以服務內鄉產業優化升級為導向,堅持高端化與專業化發展路徑,聚焦現代物流、金融、職業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不斷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發展冷鏈物流。著力構建具有內鄉特色的現代物流體系,在倉儲物流、電商物流基礎上,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擇機發展保稅物流等新業態,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以牧原智慧物流園等重大項目為依托,加快鮮活農產品預冷、初加工、冷藏保鮮、冷鏈運輸等設備建設,打造鮮活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創新經營方式和商業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完善生鮮產品、加工農產品等冷鏈物流網絡,有效降低冷鏈成本。積極發展智慧物流。突出物流信息化技術應用,加強物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現有物流園建設物聯網智慧物流中心,建立完善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體系,加快打造一流的智慧物流平臺。積極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APP、二維碼、RFID(無線射頻識別)、智能分揀系統、物流優化和導航集成系統等新興技術和裝備在內鄉物流領域的應用。推進重點企業提升物流設施設備智能化、物流作業單元化、物流流程標準化、物流交易服務數據化和物流過程可視化水平。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啟動編制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建立項目準入機制,謀劃一批具有完善營運體系、技術設備先進、管理科學的物流項目,大力培育第三、第四方物流企業,推動物流業提檔升級。鼓勵通過各類招商方式、面向國內外引進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央企國企等一批物流企業落戶,移植一批物流金融、物流總包、總部物流、區域結算式物流等新模式企業項目,引進一批冷鏈物流、電商物流等新業態項目。

——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加大金融要素供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持續實施“引金入內”工程,新增金融機構5至7家,營造扶優限劣的新金融業態發展環境。優化金融要素投向,充分發揮銀行主力軍作用,用好基金、PPP、政府債券等融資工具,重點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建設、特色涉農產業、新基建投資以及專業園區建設等融資需求。強化鄉村振興金融保障,推動金融產品與“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有效融合。強化資本市場建設,加速資本形成能力。提升資本市場發展質量,強力實施“鳳凰計劃”,注重重點后備企業培育,支持具備條件企業通過IPO首發上市、借殼上市及“新三板”“新四板”掛牌,力爭新增主板上市企業3至4家,支持牧原等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分類分層推動掛牌上市企業通過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擴大再融資規模。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深入實施普惠金融工程,完善線上“云上內鄉”+線下“普惠金融服務站”相結合的“內鄉模式”,強化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網點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打造全省普惠金融示范縣。大力推進綠色金融試點,探索綠色金融的體制機制,完善綠色信貸體系。積極探索推進供應鏈金融,提升完善生豬產業鏈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推動數字化金融資源優勢轉化為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防范處置金融風險,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注重金融基礎能力建設,實施金融素養提升計劃,持續開展金融強基工程,積極引入金融專家和金融干部到我縣掛職。加強金融機構監督管理,加強對縣內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注重地方金融監管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提升地方金融監管執法水平。聯動處置涉企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加快發展職業培訓。實施職業培訓攻堅提升行動,加強政校企多方合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推動產教融合,著力培養適應縣域主導產業發展的各類專業人才。強化南陽師范學院、南陽農業職業學院、牧原集團三方合作,支持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發展,籌建牧原產業學院,政校企三方發揮各自優勢,把牧原產業學院建成一所擁有若干一流學科,以職業教育為特色的本科院校。

——補齊研發設計短板。圍繞內鄉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電子、農牧裝備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為生產服務的研發設計產業。引進一流的創意設計企業和機構,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廣告設計、特色工藝品設計產業。支持引進咨詢策劃、廣告營銷等公司,加強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創意、媒介投放、效果評估、產品展示等產業鏈環節的整合與協作,助力內鄉優勢工業和特色服務業提質增效。

專欄4-1:“十四五”期間生產性服務業重大項目

現代物流:重點推進煤炭物流園二期、內鄉縣糧食物資儲備倉庫項目、牧原智慧物流園、豫西南(南陽內鄉)中藥材物流基地、馬山口鎮中藥材集散地等項目、煤貿物流園、農村快遞物流中心、互通綜合物流園、中國(內鄉)農商智慧城、內鄉縣電子商務網貨服務基地建設項目、內鄉縣新大新北關購物中心項目、紅星家天下商業綜合體項目、內鄉縣盈祥北城銀座項目、中聯萬洋智慧城項目、岞鎮電商分配物流、馬山口鎮中藥材集散地建設、內鄉牧原年中轉量150萬噸糧食物流產業園、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河南牧原物流有限公內鄉智能化冷鏈物流項目、牧原智慧物流園、煤貿物流園、農村快遞物流中心、互通綜合物流園、內鄉縣牧原食品城開發有限公司年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等。

現代金融:重點推進內鄉縣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內鄉縣金融街區建設項目等建設。

職業教育重點推進牧原產業學院、內鄉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遷建等建設。

第二節  提質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抓住“雙循環”新格局下消費升級趨勢,提升文化旅游業、健康養老產業、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完善服務規范,豐富服務供給,釋放消費潛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

——加速發展文旅產業。打造文旅產業集群。結合我縣“宜居宜業宜學宜游歷史文化山水名城”的城市定位,抓好文化基因解碼,加快文旅融合,充分利用內鄉文化大縣、旅游大縣資源稟賦,大力實施“文旅+”戰略,推動文化和旅游與各領域進行多方位、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重大文旅建設項目謀劃為支撐,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在全縣打造內鄉文化旅游中央活力城、湍河沿線文旅夜游集群、中部特色文旅融合集群、西南部鄉村旅游文旅體驗集群、東北部生態康養研學集群等“五大文旅集群”,從而釋放內鄉文旅融合發展綜合效應,提升“人文內鄉·山水畫廊”主題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吸引力,建設國內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突出核心景區提質增效。以縣衙、寶天曼提質增效為突破,進一步發揮核心景區的引擎帶動作用,重點推進縣衙創建國家5A級景區、寶天曼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以及其他景區景點升A工作。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搭建金融服務平臺,通過資本運作,對現有的5家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進行全面優化提升,有效解決寶天曼、七星潭、桃花源等旅游企業機制體制問題,推動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以內鄉縣文旅系統智慧化管理指揮中心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內鄉智慧文化旅游實現檢測分析、監督管理、指揮調度一張網。強化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在繼續推選省級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省級休閑觀光園區的基礎上,面向文旅企業開展“民宿旅游星級評定”“景區賓館等級認證”等評星定級活動,面向鄉鎮、行政村繼續開展“生態旅游示范鄉鎮”“鄉村旅游特色村”“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評選活動,鼓勵支持民宿產業發展,引領農家賓館提質增效,突出森林氧吧、山水觀光、特色餐飲、休閑采摘、民俗體驗等不同主題,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味”的理念,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支持發展紅色旅游。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以馬山口鎮豫西六地委紅色教育基地、桃溪鎮桃莊河精神紀念展覽館、赤眉豫西牽牛戰役舊址紀念館和戰斗英雄呂順保紀念館等紅色旅游核心資源為基礎,引入重點旅游企業文化賦能推動紅色旅游轉型升級,跨越式推進紅色旅游發展。

——加速發展養老業。抓住國家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內鄉縣生態資源的特色優勢、醫藥資源的比較優勢,加快縣綜合養老項目建設,努力建成在省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養生保健產業基地。加快關聯產業發展,重點培育醫藥、健康食品、康養地產、康養培訓、康養保險等關聯產業,構建特色鮮明、產品豐富的康養產業體系。推廣“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引進建設一批知名醫療品牌專科,支持縣屬醫院對外合作辦醫。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創新養老服務模式。

——全面提升商貿流通業。優化縣城商業網點布局,進一步加強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建設。支持商業業態創新,積極發展連鎖經營、折扣店、工廠店等新型業態,支持傳統商貿企業建設網上商城、直播帶貨,拓展農村經營網絡。鼓勵發展社區商業網點,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引導住宿和餐飲業健康發展,積極培育特色餐飲品牌和“老字號”企業,推動建設一批傳統住宿餐飲與生態游憩、演藝娛樂、文化體驗融合發展的綜合休閑項目。鼓勵發展綠色飯店和經濟型連鎖酒店。

——健康發展房地產業。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積極培育房地產新的增長點,促進房地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城市綜合體、園區地產、文化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新興業態,積極發展健康住宅、綠色環保住宅和節能省地型住宅,激活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擴大營銷策劃、評估代理、裝修裝潢等服務業規模,發展壯大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的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和企業。推動二手房市場加快發展,規范房屋租賃市場。

專欄4-2:“十四五”期間生活性服務業重大項目

文旅產業:重點推進寶天曼國家級康養休閑度假區、寶曼灣片區建設項目、內鄉縣文化風情小鎮建設項目、吳埡石村民宿集群項目、馬集藝術村建設項目、云露山中草藥研學基地建設項目、牧原智慧農牧文化園建設項目,以及二龍山動物園、七星潭景區改造提升、內鄉延慶月季小鎮、石頭村綜合利用保護開發項目、吳埡石村民宿產業集聚區、寶天曼景區大石窯服務區及自然科學研學旅行營地建設項目、湍東鎮田園綜合體項目、木子坪原始民俗村建設項目、唐王寨景區開發、七星潭景區改造提升項目、內鄉延慶月季小鎮建設項目、吳埡石村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鄧窯青瓷小鎮、南陽寶天曼生態旅游區寶曼灣片區、內鄉縣紅色革命旅游5A基地創建項目、寶漫灣片區建設項目等建設項目。

康養產業:內鄉縣夏館嵣峪康養小鎮建設、湍東鎮康養小鎮、古檀溝休閑旅游養老建設項目、石堂山康養基地建設、太山廟水庫葫蘆山康養水山樂園建設等項目

第三節  優化提升服務業發展載體

按照專業化、高端化、特色化要求,推動商務中心區和服務業專業園區功能優化、服務升級,強化與產業集聚區聯動發展。充分利用縣衙、文廟等旅游資源,結合城市更新和文物保護開發,圍繞打造“一軸、一帶、四區、五街”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持續提升縣衙歷史文化街區商業綜合體發展水平,在資源發掘、建筑風格、品牌集聚、業態提升等方面打造新亮點,尋求新突破。以文化旅游業、現代商貿業及休閑娛樂業為核心,以文化創意業、文化地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為輔助,建立服務全縣、輻射宛西的現代商貿核心區,打造靚麗城市名片。

第五章  實施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搶抓農業農村發展新“風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好“產業、特色、生態、融合”農業高質量發展四篇文章,探索具有內鄉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路子,在全省乃至全國鄉村建設實踐中走在前列。

第一節  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發揮特色優勢,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實施“人才興糧”,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快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大力推進糧食產業“三鏈同構”,加強提升糧食成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加快培育提升糧食核心競爭力和新優勢,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低于40萬噸。

——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到2025年,全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89.46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74.7萬畝。以鄉鎮為單位,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優先在“兩區”內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建立多元籌資機制,加快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管理新機制,夯實糧食穩產基礎。到2025年,確保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0萬畝。

專欄5-1:“十四五”期間提升糧食保障能力重點工程

“兩區”建管護工程。加快42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3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將小麥、玉米生產功能區和油菜生產保護區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率先在“兩區”建立精準化建設、管護、管理和支持制度,構建現代農業生產數字化監測體系,建立生產責任與精準化補貼相掛鉤的管理制度。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在趙店、赤眉、王店、灌漲、余關、師崗等鄉鎮的基本農田區域,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5萬畝,開展農田排灌、機耕道路、輸配電設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間工程建設,推動高標準農田統一監管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總投資265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9050萬元,省財政投資4500萬元、市財政投資1500萬元,縣財政投資1500萬元。到2025年,確保全縣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30萬畝。

40萬畝中低產田治理改造工程。總投資56億元,在全縣范圍崗坡丘陵區域,規劃整治改造中低產田40萬畝,通過培肥地力、平整土地,配套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用電力等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中低產田地力和基礎設施水平,增強農業生產抗災減災和綜合生產能力。

——調整優化糧油種植結構。持續實施綠色種植計劃,加快糧油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大力推動優質農產品供給,實現糧油生產由高產量向高質量轉型發展,建設優質糧食高產示范區。大力發展優質小麥。持續推進小麥綠色高產創建工程,大力推進單一品種的集中連片種植,形成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和經營規模化、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格局。加快小麥品質結構調整,壓縮普通小麥品種,重點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大力推廣半冬性優質專用小麥,示范推廣弱春性專用小麥。加強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繁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利用。調整玉米種植結構。堅持“以養定種”,穩步擴大“糧改飼”面積,提供優質飼料來源,實現就地過腹轉化增值。結合食品產業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適度調減籽粒玉米,推廣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等加工專用品種,適當發展糯玉米、甜玉米、黑玉米等鮮食玉米(水果玉米)。發展優質花生和芝麻。以花生、芝麻為重點,以余關、王店、湍東為中心,以實施“油料倍增”和綠色高效示范項目為載體,加快優質油料生產基地建設,逐步建成20萬畝優質油料生產基地。

——提升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以“智慧農機、綠色農機、高效農機”為重點,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推動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爭創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針對特色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需求,推廣發展大型拖拉機及復式作業機具、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等高端農業裝備,鼓勵發展無人植保飛機、秸稈粉碎利用、糧食烘干及耕作施肥一體機等新型農機裝備,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創新農機管理服務機制,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土地深松等社會化服務。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以上。

第二節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村特色產業質量效益和整體競爭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做優做強五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林果、食用菌、煙葉、中藥材、設施蔬菜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提高產品品質檔次,建設南陽市的菜籃子、果盤子、花園子。發展優質林果:按照北果、中養、南生態的整體部署,以赤眉、余關、趙店、桃溪、馬山口、王店等鄉鎮為重點,高標準打造一批優質油桃、獼猴桃、軟籽石榴、核桃、大櫻桃(車厘子)等林果生產基地,發展林下經濟。到2025年,全縣優質林果面積發展到30萬畝以上,建成標準化林果示范基地30個以上。優質油桃基地。以赤眉鎮東北川、楊店、邵家嶺等村莊為重點,加快老園改造,建設高標準油桃基地3萬畝,提升果品品質,輻射帶動趙店、余關、湍東、七里坪、王店等鄉鎮油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優質核桃基地。以余關鎮岱軍嶺、趙店鄉長嶺兩個核桃基地為中心,發展優質核桃基地4萬畝,輻射帶動瓦亭、師崗、湍東等鄉鎮發展優質薄殼核桃,到2025年,全縣核桃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優質獼猴桃基地。以灌漲、王店、馬山口、七里坪、大橋、湍東、赤眉、趙店等鄉鎮為重點,各鄉鎮打造2個以上不低于200畝的高標準生產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縣優質獼猴桃面積達到2萬畝,標準化示范基地達到18個以上,沿“灌漲-王店-馬山口-七里坪-赤眉-趙店-湍東-大橋-灌漲”環線獼猴桃產業基地基本形成。優質軟籽石榴基地。以余關、瓦亭等鄉鎮為重點,輻射帶動大橋、師崗、馬山口、王店等鄉鎮發展軟籽石榴,打造優質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到2025年,全縣優質軟籽石榴種植面積達1.4萬畝,其中,余關、瓦亭兩個鄉鎮建立優質軟籽石榴生產基地各0.2萬畝,繁育石榴新品種4個。優質小雜果基地。以桃溪、瓦亭、大橋、灌漲、湍東、赤眉、趙店等鄉鎮為重點,鼓勵發展大櫻桃(車厘子)、板栗、冬桃、桔柑、葡萄、黑李、桑椹等優質小雜果種植基地。到2025年,培育打造5000畝大櫻桃(車厘子)種植基地、3000畝板栗種植基地、1500畝冬桃標準化示范園、2000畝桔柑標準化示范園,推動農業高效發展。優質花木基地。以七里坪、馬山口、灌漲、湍東、大橋等鄉鎮為重點,大力發展月季、牡丹、五角楓、廣玉蘭等優質特色花木,做大做強花木產業,到2025年,全縣優質花木面積達到1萬畝。優質茶菊基地。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要求,實施“兩個片區一個基地鞏固提升”戰略。琴溪湖片區以赤眉、余關、趙店3個鄉鎮為重點,建立1萬畝優質茶葉核心區;永青山片區以師崗、瓦亭、岞、桃溪四個鄉鎮為重點,建成丹江水源地保護區1萬畝優質茶葉核心區;以岞鎮水溝村為中心,鞏固提升2000畝優質酈邑貢菊基地。到2025年,全縣標準化茶(菊)園基地面積達到3萬畝。發展優質食用菌:以“重點提升木腐菌、穩步發展草腐菌”為導向,優化全縣食用菌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重點推進板場、夏館、馬山口3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香菇產業,集中打造一批香菇專業鄉鎮、專業村,做大做強內鄉香菇品牌。實施“實施草腐菌南移”戰略,以灌漲鎮為中心,推進灌漲鎮后馬村草腐菌示范基地建設,帶動桃溪等鄉鎮草腐菌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縣草腐菌種植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發展優質煙葉:以全縣10個植煙鄉鎮99個村為重點,調整優化煙草種植布局,以云煙87為主栽品種,示范種植云煙105品種,繼續試驗種植渠首系列新品種,提升全縣煙葉質量,叫響內鄉煙葉品牌。整合零星分散田塊,實現集中集約發展,重點發展余關、王店、瓦亭、趙店四個核心煙區,落實基礎煙田面積7萬畝、年種植面積2.5萬目標畝;穩步擴展師崗、灌漲、湍東、岞四個重點煙區,落實基礎煙田面積3萬畝、年種植煙面積1萬畝目標;恢復發展馬山口、湍東、赤眉煙區,落實基礎煙田面積1萬畝、年種植煙面積5000畝目標。到2025年,全縣優質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4.5萬畝,煙葉生產規模恢復到10萬擔以上。發展道地中藥材:抓住內鄉縣被納入全國88個“中藥材物流基地縣”之一的政策機遇,以河南福瑞滋科技有限公司為帶動,以板場、夏館、七里坪等鄉鎮為依托,持續發展金釵石斛、山茱萸、杜仲、金銀花、玄參等特色中藥材產業,推進山茱萸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依托國儲林實行林藥套種,重點在灌漲鎮打造500畝白芨套種示范基地,在馬山口鎮、七里坪鄉等鄉鎮打造1500畝蒼術、板蘭根種植基地,在趙店鄉崗堤村建設千畝金銀花示范基地。抓好中藥材種植“源頭工程”,建立金釵石斛、山茱萸、杜仲、玄參等重點發展品種的良種繁育與優質種子種苗供應基地。發展設施蔬菜:以中以高效農業產業園為帶動,以大橋、湍東、趙店、灌漲等鄉鎮為依托,打造生產銷售、技術研發為一體的設施蔬菜科技園,重點發展溫棚精細蔬菜和非設施反季節蔬菜,創新“政府+企業+村集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模式,在灌漲鎮、王店鎮、湍東鎮發展粉貝貝(小蕃茄)10000畝,創建有機蔬菜品牌,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現代農業產業模式,實現生態優質高效目標。

——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農業。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促進農業全產業鏈智慧升級。以推廣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為重點,推進“互聯網+”新技術發展;以探索農場直供、消費者定制、訂單農業、線上線下、社區支持農業等農產品銷售新模式為重點,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水平,推進“互聯網+”新模式發展;以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依托智能手機為農民提供涉及政策、市場、科技、保險、氣象等生產生活信息,推進“互聯網+”新農民發展;以建設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為重點,推進“互聯網+”新農村發展。

——培育發展現代種業。積極發揮以色列農業園智能化育苗中心和福瑞滋植物組培中心的孵化帶動作用,以糧食、林果、煙葉、食用菌、蔬菜等為重點,鼓勵企業加強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新品種試驗和制(繁)種,加快選育、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一批中強筋小麥新品種,雙低油菜新品種,優良果樹苗木、無病毒苗木和知名優稀水果、蔬菜、食用菌、茶等新品種,加強優質糧油作物良種繁育基地、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等建設。支持有條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建設育種研發實驗室。

——持續推進農業品牌創建。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加強林果、食用菌、蔬菜、中藥材、茶葉等“三品一標”認證,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打造一批內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金釵石斛、酈邑貢菊、粉貝貝、大衛王子、赤眉油桃、伏牛山獼猴桃(酒)、琴溪湖茶葉等品牌影響力,新增一批成長性好、技術含量高、全國知名“農字號”品牌。到2025年,全縣綠色、有機農業生產面積達到30萬畝,認證綠色、有機農產品達到50個以上,新增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3-5個。

第三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優化村莊分類布局,引導人口適當向鄉鎮所在地、產業集聚區集中,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向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村莊配套。以農村人居環境“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污染面源治理,著力改善和優化農村環境面貌,打造一批“山水相融、城林合一、綠帶相連、田園相間”的“四美鄉村”“美麗小鎮”“五美庭院”。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完善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提升鄉村公交建設水平,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絡。堅持建管用并重,建立健全農村安全飲水設施管護制度,加強供水和污水處理、農田水利、抗災防災等工程和設施建設,加快灌區骨干工程和節水改造實施進度。完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推動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農村能源消費升級,積極穩妥推進清潔取暖,持續實施散煤治理和“雙替代”工作。深化電信普遍服務,持續推進光纖到村建設,擴大農村家庭用戶光纖覆蓋范圍,適時在具備條件的地方推進5G網絡建設。

——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保護好內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民居、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傳承振興農村優秀民間文化,緊密結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盤活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積極開展科技培訓和科學普及,提高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加大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進城鎮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延伸,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綜合文化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文化禮堂、文化廣場和運動場地為建設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為補充,著力構建起全覆蓋、高水平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增加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積極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實現供需精準對接,把更多優秀的電影、戲曲、書刊、文藝演出、科普活動送到農民群眾中間。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加快培育文明鄉風,更好發揮村規民約褒揚懲戒作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重點做好工作機制、工作機構、工作隊伍、發展規劃、政策保障、重點舉措等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要持續推廣內鄉縣“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貧困戶”的“5+”扶貧模式,持續實施“醫保救助”“政福保”“千企幫千村”“農村特困集中供養”四大工程,推廣“防貧保”“政康保”“產業保”“就業保”四項措施,進一步夯實產業就業扶貧、政策精準落實、政府兜底保障“三大體系”。建立促進群眾穩定脫貧和防范返貧的長效機制,保持扶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確保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持續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發展后勁。要圍繞研究接續減貧下功夫,選擇率先摘帽、目前已經穩定脫貧的鄉村開展試點探索,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發展動力為接續推進減貧工作積累經驗,推動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

專欄5-2:鄉村建設行動發展指引

城郊融合類村莊。主要包括納入縣城城關鎮開發邊界以內的村莊,具備成為城市后花園的優勢,也具有向城市轉型的條件。

集聚提升類村莊。主要是產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較好、村莊規模較大、位于交通干線或旅游線路沿線的中心村、重點村等。

特色保護類村莊。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

整治改善類村莊。主要是現有村莊中產業基礎薄弱、人口外流和空心化現象嚴重、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村莊。

搬遷撤并類村莊。主要是位于山區、生態功能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等或生存條件惡劣或生態環境脆弱或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村莊以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不具有保留價值的空心村等,因受生態保護要素限制或安全威脅,需要局部或整村搬遷的村莊

第四節  推進產村融合發展

加快產村融合發展,形成以產興村、以村促產、產村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和收益邊界,推動農業與加工業、農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價值。農業+加工業:充分發展內鄉縣獨特的農產品種植優勢,以“綠色化、品牌化”為方向,構建糧油、林果、食用菌、蔬菜、中藥材、茶葉等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努力實現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轉化,叫響“內鄉綠色食品”知名品牌。糧油精深加工產業鏈。農業+服務業: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有效優化市場供給結構,積極培育農業+現代物流、農業+休閑旅游、農業+電子商務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推進中以高效農業產業園、福瑞滋金釵石斛科技園、酈邑貢菊觀賞園、琴溪湖茶葉采摘園、伏牛山獼猴桃采摘園、云露山中草藥研學基地等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辦好內鄉縣鄉村旅游節、紫薯文化節,培育鄉村旅游、鄉村民宿、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等新業態新模式,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立足豫南、面向全國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打造產村融合發展新載體。立足內鄉縣資源稟賦,突出糧油、林果、食用菌、蔬菜、中藥材、茶葉等主導產業,建設一批示范園區和農業產業強鎮,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格局。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支持優質林果、中藥材、優質食用菌等優勢特色農業主導產業,規劃建設一批產業優勢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一二三產融合、輻射帶動有力、帶動農民增收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到2025年,新創2-3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以牧原、中以索麗、昌宇農林、福瑞滋等龍頭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打造一批以優質品種展示、先進技術示范、新型經營主體實訓、市場效益引領的農業科技產業園。到2025年,新創2-3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重點鼓勵引導科技人員、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外出務工農民等返鄉創業,結合內鄉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指導返鄉創業農民工選準選好創業項目,搭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到2025年,新創2-3個市級以上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農業產業強鎮:重點推進赤眉、余關、趙店、桃溪、馬山口、王店等鄉鎮,以優質林果、優質蔬菜、食用菌等為特色主導產業,申報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到2025年,新創2-3個集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區域主導產業、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

第五節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釋放和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體系,創新土地配置方式,盤活存量,用好流量,輔以增量,激活農村土地資源資產,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尊重農民意愿前提下,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鄉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設用地。探索建立同權同價、同等入市、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推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穩慎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科學劃定鄉村發展邊界,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扎實推進房地一體的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深化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在保障農民住有所居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宅基地有償使用,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開展農村宅基地集中整治行動,重點解決村莊空心化、一戶多宅、超面積占用土地等問題,積極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房屋。用足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完善宅基地復墾券制度,有序推進空閑宅基地復墾。完善農村新增用地保障機制。健全程序規范、補償合理、保障多元的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探索縮小土地征收范圍、規范土地征收程序。在縣域內土地占補平衡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預留不超過5%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閑旅游設施等建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將農業生產所需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用地、配套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管理。

——深化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全面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有關政策。實施小農戶扶持發展工程,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開展農村權籍調查,頒發統一產權證書。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并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健全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制度,強化規模經營管理服務,允許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統籌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規范辦證檔案,建立農村集體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到2025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選擇入股分紅、財政投資、產業帶動、資產租賃、鄉村旅游、土地復墾、資源開發等壯大集體經濟模式,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到202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100%,20萬元以上占30%。

——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和管理機制。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分類改造基層供銷社,加快社有企業轉型升級,創新聯合社運行機制,著力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層次和水平。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糧食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零門檻政策。建立完善居住證制度,鼓勵農民進城落戶,有效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探索設立城鎮集體戶口,推動在城鎮無落戶地址的農業轉移人口辦理落戶手續。

第六節  推進鄉村治理

推進新時代鄉村治理,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堅持鄉鎮工作“三結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打造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治理現代化示范縣。

——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堅持縣鄉村聯動,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提高鄉村治理效能。扎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典型案例經驗。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健全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長效機制,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規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制度。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建設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持續開展“三帶五聯”活動。以五戶為一組,組建由“黨員干部、社會能人、致富能手”帶動的“聯戶組”,建立“農戶—聯戶組—村民小組—村黨支部”四級工作網絡,充分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

——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在全縣深入開展星級規范化司法所建設三年行動。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活動,建立健全遏制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長效機制,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嚴厲打擊非法侵占農村集體資產、扶貧惠農資金和侵犯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深化“一村一警”長效機制,倡導建立“夫妻警務室”“家庭警務聯系點”。組織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形式多樣的法律服務。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整治農村各類安全隱患。深入推進農村智慧“雪亮工程”,推進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和行業、系統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工作平臺,確保農村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第七節  完善農業支撐體系建設

逐步完善農業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內鄉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快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邁進。

——完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選派科技人員到農村一線提供科技服務、開展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務。積極開展科技項目惠農工程,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券、科技創新平臺后補助、企業科技創新貸款貼息、重大科技專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項目及優惠政策,推動農村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為全縣農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著力培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科技園區等,集聚創新資源,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完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支持農機合作社等經營性組織參與農業生產性服務。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農機購置補貼基金。不斷提升農作物耕種機械化水平。建設重大病蟲害預警與控制體系。圍繞糧食作物區以及其他特色作物種植,實施專業化預警監控和統防統治,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健全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應急機制,確保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大農產品安全監管、監督力度,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逐步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對產品認證進行補貼。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追溯系統建設工程,建立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監管平臺及其基礎數據庫、農產品檢測網絡、農業投入品監管系統和農產品安全追溯點。

專欄5-3:“十四五”期間現代農業發展重大項目

特色農業:重點推進內鄉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項目、內鄉縣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內鄉縣有農機作物生態種植示范項目、王店鎮1.5萬畝煙葉大方配套、馬山口鎮月季基地、數字農業項目、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項目、內鄉縣農業生態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

鄉村振興:重點推進內鄉縣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內鄉縣鄉村振興示范項目二期、內鄉縣鄉村振興示范項目三期、龐營鄉村振興、馬山口鎮河西村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等項目建設。

農業基礎設施:重點推進內鄉縣現代化農業綜合體建設項目、內鄉縣灌張鎮生態果園建設項目、岞鎮太山廟水庫田園綜合體項目、岞鎮永青山林下套種公共設施、岞鎮無花果產業公共設施、岞鎮文冠果產業基地公共設施、內鄉縣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工代賑示范工程、內鄉縣南水北調匯水區鄉鎮以工代賑示范工程、師崗鎮產業發展項目等。

特色養殖業:重點推進水肥一體化建設、內鄉縣核桃山年處理60萬噸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建設項目、南陽市智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只蝎子養殖項目等建設。

其他農業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創建項目、內鄉縣6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項目、岞鄉村振興集中邊遠山區群眾安置項目、葫蘆山濕地公園建設、內鄉縣農產品深加工加工項目、內鄉縣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土壤監測能力提升項目、內鄉縣農膜回收利用項目、內鄉縣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內鄉縣鑫金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園林建設項目、內鄉縣農產品深加工項目、觀光畜牧業項目(生豬國際信息技術交流中心項目)、內鄉縣高標準水肥一體智慧農業建設項目等建設。

第六章  夯實發展基石,強化基礎能力新支撐

 

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統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夯實內鄉現代化強縣建設的基礎能力支撐。

第一節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堅持交通先行,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豫陜鄂區域性智慧物流中心建設為統領,圍繞進出快起來、節點暢起來、縣域環起來發展方向,構建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干線網、廣泛的基礎網,貫通內外循環二類綜合運輸通道,加快形成“30分鐘交通圈、60分鐘旅游圈”,打造快捷便民出行、現代高效物流、旅游交通暢行、智慧化服務、現代化治理五大交通運輸服務體系,譜寫內鄉“交通強縣”發展新篇章。

——加強綜合交通網建設。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著力點,以突出完善“九縱十二橫”路網結構為重點,暢通縣域交通運輸格局。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快速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規劃建設鐵路專用線,新建宛西物流港疏運鐵路專用線項目,延伸鐵路貨運“最后一公里”,構建干支銜接、多式聯運的鐵路集疏運系統,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造鐵路物流樞紐節點。構建內聯外通的高速公路網,規劃建設沈丘至盧氏、嵩縣至內鄉高速公路,推進淮濱至內鄉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建設高效多樣的干線公路網,以國家干線公路路網升級改造為契機,以暢通環城路、改建瓶頸路、優化品質路、服務旅游路為重點,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干道的有機銜接,持續完善路網布局,優化路網結構,充分發揮干線路網綜合效益。推動干線公路等級結構不斷優化,加快S330線、S329線、S328線等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升級改造S331線,持續完善路網布局,優化路網結構,完善干線公路網骨架,著力提升普通國省道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能力;推進普通國省道城區環線公路改建項目,促進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與城市干道的有機銜接,改建G241內鄉城區段、南環路等,形成“近城不進城”的干線公路繞城環線,升級改建國省道交通擁堵路段和穿越城區段,減少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相互干擾,保持國省道暢通;構建“干線+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發揮公路的貫通作用,改建S243線與寶天曼旅游景區連接道路,構筑“快進慢游”旅游交通網絡。建設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成果,推進“農村公路+特色產業”“農村公路+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實施農村公路“+特色產業”“+鄉村旅游”“+電商物流”等富民新模式,補齊農村交通運輸短板,因地制宜建設旅游路、產業路,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的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農村公路從適應發展向引領發展轉變,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場站布局搶抓南陽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機遇,依托內鄉區位、產能、節點、聯運四大優勢,明確內鄉物流業發展“豫陜鄂區域性智慧物流中心”這個定位,暢通內外循環兩大通道,打造煤貿物流園、牧原智慧物流園、內鄉農村快遞物流中心、互通綜合物流園四個中心,發展煤炭、農牧、電商、冷鏈、危險品五大物流,推動我縣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客運樞紐建設,重點支持建設內鄉菊潭東客運站(一級站)、內鄉縣西城客運站(二級站)和內鄉客運南站(二級站)三個客運站;完善綜合運輸樞紐節點布局,新建牧原智慧物流園、煤貿物流園、內鄉農村快遞物流中心、互通綜合物流園等項目,新建鄉鎮綜合服務平臺15個等項目。

——打造運輸服務升級版。打造快捷舒適的公眾出行體系,以公共客運為主導,優化提升客運服務品質,積極推進公路客運服務便捷化、多樣化水平,更好滿足公眾多層次出行需求。加快構建現代化物流服務體系,推進公路貨運組織化發展,構建城鄉配送一體化服務。建設旅游交通暢行體系,加快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旅游交通設施,提升旅游交通服務,創新旅游交通產品。

——打造交通運輸智慧運營平臺。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建立交通運輸行業大數據庫,推動行業運營智能化模塊、出行服務綜合模塊、物流信息化綜合模塊、交通執法及處理綜合模塊、信息公開化模塊及內部管理上報模塊的建立使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

——推進綠色交通發展。大力倡導綠色出行,持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提高綠色交通供給。推進綠色公路建設,大力創建綠色公路,積極開展綠色公路、美麗公路、生態公路的創建活動,推進綠色公路示范工程建設,開展生態廊道建設及“美麗農村路”創建工作。

——推進平安交通發展。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完善交通應急指揮體系和制度體系。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提高交通安全防護水平,加強交通安全生產監管,著力保障道路交通運輸安全。

——推進交通行業治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強化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效能,推進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提升依法治交能力水平,著力完善法規制度體系,深入構建治超長效管理體系,全面加強執法隊伍和裝備建設。

第二節  打造多元清潔高效能源體系

加快構建多元互補、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促進傳統能源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協同開發利用,持續提升能源供給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構建現代能源支撐體系。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依托寧西、浩吉等鐵路網和滬陜、二廣高速公路等交通優勢,以國投南陽電廠二期(2×1000MW)工程、中譽國信內鄉煤炭戰略儲備基地二期等重大項目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內鄉在全省乃至全國能源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

——加快“氣化內鄉”步伐。抓住西氣東輸二線管網接通內鄉的歷史機遇,采取財政補貼等方式,提升縣城區域燃氣化普及率。到2025年,城區基本實現燃氣全覆蓋。統籌推進燃氣進鄉鎮、進農村工作,組織實施鄉村燃氣管網建設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鄉村氣化率達到40%以上。

——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利用荒坡丘陵資源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持續優化能源生產結構。探索推進互聯網與能源發展深度融合,通過推動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同開發利用,能源系統集成優化,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

第三節  推進人水和諧現代水利體系

加快建設人水和諧的現代水利體系,全面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旱澇災害防御能力,確保“十四五”時期全縣供水安全、生態安全、防洪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推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統籌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南水北調供水配套項目、南水北調內鄉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北灣水庫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老龍潭灌區、豐收渠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山洪災害防治、水系連通項目;積極謀劃推進刁河水環境治理、圣湖灣水庫、紅石峽水庫等政府債券類項目,爭取及早實施。

——扎實推進水源保護和水生態治理。加強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水源保護,積極爭取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區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項目落地。持續改善湍河、默河沿岸生態環境。積極推進湍河縣界大周至七里坪段河段綜合治理項目,加大城鄉水環境治理力度,繼續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著力打造城鄉河渠整潔優美、水清岸綠的水生態

——傾心構筑民生水利。加大全縣未建工程的非貧困村飲水項目投資,提高全縣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對已建工程的村,采取新增水源、水源合并等形式提高供水保證率;對中型灌區進行改造,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基調,全面提升老舊灌區的供水效率,水利用系數,加強管護,切實發揮效益。

第四節  建設高端引領新型基礎設施

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立足“云上內鄉”建設目標,充分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對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培育新動能的引領支撐作用,堅持建用并舉、以用促建,全力建成高速、移動、安全、泛在、優質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切實有力地推動內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高起點謀劃“5G內鄉”工程,實施“5G內鄉”提速工程、“無線內鄉”覆蓋工程、“高清內鄉”普及工程等基礎工程。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推進接入網、城域網IPv6升級改造,建成高水平的“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到2025年,全縣建成基于WIFI的無線縣城區全覆蓋,縣區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分別達到1000Mbps和100Mbps。

——推進智慧場景應用。全面提升“云上內鄉”信息化建設水平,聚焦交通、旅游、環境、城管、安全等場景,提高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和運行保障水平,建設省內一流的智慧應用縣城。加大NB-IoT網絡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設NB-IoT基站,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現代農業示范區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打造人人、人物、物物互聯互通的全域感知體系與物聯終端數字化標識體系。圍繞醫療、教育、養老、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加強智慧應用和示范推廣,實施物聯網進家庭計劃,努力建成覆蓋城鄉、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務體系。擴展“云上”公共服務,加快平臺建設和應用,以公共服務和工業互聯網為核心,探索打造內鄉“城市云”。

——實施內鄉縣智慧化公共停車場建設工程實施“3+X”新基建工程,補足停車基礎設施短板。規劃路內泊位、公共停車場、社會停車資源接入3類停車場景,建設智慧停車數據中心、靜態交通智慧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產業孵化中心等X類基礎設施,將碎片式泊位資源整合接入平臺、依托全視頻技術,打造一個智慧停車云平臺,面向3類使用群體(車主、運營商、政府),搭建N中體系化、智慧化的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架構,通過路內泊位智能管理系統、公共停車場停車管理系統、城市停車監管系統、靜態交通智慧系統、停車安防管理系統、“內鄉出行”公眾號、城市停車引導系統建設及應用,實現“1個平臺、1個公眾號、1張網”的管理格局。打造“一網通用、一網統營、一網統管”的服務效果,有效提升泊位使用率、有效增加泊位動態供給數量,共實現公共停車泊位4549個。

專欄6-1:“十四五”期間基礎設施重大項目

綜合交通:重點推進內鄉縣通用機場建設項目、宛西物流港疏運鐵路專用線項目、沈丘至盧氏高速公路項目、嵩縣至內鄉高速公路項目、淮濱至內鄉高速公路項目、“九縱十二橫”路網提級改造工程、S330內鄉鎮平界至清涼廟段改建工程、S243湍源至S329交叉口段公路改建工程、S243S329交叉口至鄧州界段公路改建工程、G241城區段公路改建工程、S329鎮平內鄉界至赤眉段公路改建工程、S328鐘店至內鄉西峽交界段改建工程、S331內鄉內鄧高速師崗出口至G209段改建工程、南環路改造項目、G241內鄉城區段公路改建工程、S243湍源至S329交叉口段公路野人溝隧道新建工程、S243湍源至S329交叉口段公路寶天曼隧道新建工程、國省干線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項目、農村公路通村聯網工程、交通扶貧建設項目、農村公路橋梁建設工程、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工程、農村公路通村入組工程(20戶以下自然村)、蘆家坪隧道工程、三岔河隧道工程、南山根隧道工程、吳埡石頭村道路項目、菊潭東客運站、客運南站、客運西站、鄉鎮路網建設項目、煤電運區域路網建設項目、方山教育文化園區路網建設工程、石料外運鐵路輔線項目、牧原智慧物流園鐵路專用線、旅游道路、雙廟土門-后湖-板場道路修建、王店鎮公路網絡化建設、師崗鎮道路硬化、內鄉縣客運樞紐站、內鄉縣菊潭東客運站、內鄉縣物流港建設項目、內鄉縣2020年農村公路通村入組工程(重要聯網路)、農村公路橋梁建設工程(2021-2025年)、生命安全防護工程項目、交通扶貧道路建設項目、蘆家坪隧道建設項目、內鄉縣橋梁建設項目、教育路至師崗道路改建工程、內鄉縣2020年農村公路通村入組工程(20戶以下自然村)、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2021-2025年)、農村公路隧道建設項目等建設。

能源支撐:重點推進內鄉縣30MW分散式風電項目、內鄉縣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光伏項目等建設。

水利體系:重點推進酈邑貢菊基地吳家莊和岞村水保項目、湍河縣城至七里坪段河道綜合治理項目、南陽市內鄉縣打磨崗水庫水源地水保及生態保護工程、南陽市內鄉縣琴溪湖水源地水保及生態保護工程、內鄉縣刁河干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丹江口水源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南陽市內鄉縣老龍潭水庫、南陽市內鄉縣北灣水庫、內鄉縣抗旱水源工程圣湖灣水庫項目、打磨崗、太山廟、斬龍崗三座中型及溫崗、廟山等五座小型共八座水庫清淤擴容、南水北調內鄉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內鄉縣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內鄉縣縣城排水防澇設施項目、內鄉縣水利局水生態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南陽市內鄉縣老龍潭灌區續建配套改造項目二期工程、南陽市內鄉縣豐收渠灌區續建配套改造項目、南陽市內鄉縣圣湖灣水庫、內鄉縣水庫清淤擴容工程、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南陽供水配套工程內鄉供水工程等建設。

 

 

 

第七章  強化統籌協調,構建新型城鎮化新格局

 

以建設宛西中心城市為重點,堅持“宜居宜業宜學宜游歷史文化山水名城”發展定位,堅持“項目組團、板塊開發”的理念,以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全力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通過若干年努力,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青水秀,推動形成城鄉一體發展總體格局。力爭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

第一節  優化城鄉發展布局

堅持城鄉一體,實施多規合一,統籌謀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能源、生態環境等布局,構建分工明確、梯度有序、開放互通的城鄉空間結構體系。

——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布局。堅持核心引領,一體聯動,按照“精心謀劃全縣域、全力做強中心城區、重點發展中心鎮、合理保護特色鎮”的思路,積極構建“一體兩翼、兩軸三心”的城鄉空間布局結構。“一體”:即內鄉縣中心城區,內鄉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引導人口集聚、產業集聚、服務集聚的核心地區,筑牢中心城區縣域主中心地位;“兩翼”:即灌漲、趙店兩翼與中心城區一起構筑形成核心發展區;“兩軸”即G241發展主軸和S331發展次軸,G241發展主軸:沿G241由板場、夏館、七里坪、赤眉、趙店、中心城區、師崗構成;S331發展次軸:沿S331由馬山口、王店、灌漲構成;“三心”即由赤眉、馬山口、師崗三鄉鎮形成的片區發展中心,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實現全縣各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平衡發展。

——提升中心城區發展能級。以百城提質工程為抓手,全力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建設獨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以“十字軸帶、一河兩岸、三心呼應”為發展重點,進一步提升城市中心能級。優化老城組團結構,以縣衙、文廟為南北軸帶,衙前大街、菊潭公園為東西軸帶,臨湍區段為景觀帶,形成了“一衙雙軸,一帶多界面,三區多節點”的老城文脈延續框架;依托“北國江南”的自然地理特征,培育形成“一河兩岸”的水岸風光,描繪清麗天成“宛西江南”神韻;持續加大實施危舊房改造力度和有序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引導居民和公共服務功能向外圍適度疏散,推進歷史文化保護與旅游服務功能完善,彰顯歷史人文特色,提升老城區品質。強力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加大產業集聚區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培育力度,配套規模適度的生活服務功能區、工業鄰里中心,扶持發展帶動工業發展的科技服務、物流服務、總部經濟等新興服務業,注重產業集聚區與城區的共生共建、融合發展。

——積極發展中心鎮。賦予馬山口鎮、赤眉鎮、師崗鎮等人口和經濟實力較強、發展具有特色的中心鎮更多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提升中心鎮輻射帶動周邊能力。馬山口鎮積極發揮紅色旅游資源、中藥材種植資源等優勢,積極發展旅游產業、中藥材種植產業。師崗鎮主要依托農業種植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果種植業、花卉種植業和特色養殖業。赤眉鎮積極發展以林果、茶葉、核桃、韭菜產業為主的農游一體化產業,著力打造林果、旅游、生態鄉鎮。桃溪鎮致力于“生態轉型、綠色崛起”發展目標,重點抓好以“大櫻桃、茶葉、核桃、板栗”為主的“四個五千畝”生態高效農業產業發展。

——積極培育特色鄉鎮。按照生產空間集聚、生活空間宜居、生態空間優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小城鎮。夏館鎮圍繞“林果大鎮、生態重鎮、旅游名鎮”的戰略目標,依托寶天曼旅游景區優勢,重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旅游服務配套,充分挖掘山水、民俗等高端旅游資源,積極發展旅游業、休閑觀光農業。七里坪鄉充分發揮寶天曼峽谷漂流、七星潭、天心洞等旅游資源優勢,以旅游產業發展為核心,重點發展旅游服務、食用菌、花卉、中草藥等產業,主要承擔北部旅游服務中心職能。板場鄉依托境內二龍山風景區優勢,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王店鎮重點發展煙葉種植、特色林果等產業。余關鎮重點發展核桃種植、生態養殖、煙葉種植等產業。岞鎮重點發展菊花、核桃、茶葉等特色種植業。瓦亭鎮重點發展大紅袍花椒、朝天椒、煙葉等特色種植業和伏牛白山羊、南陽黃牛等特色養殖業。

——適時啟動鎮改辦、村改區等工作。適時推動城市周邊的城關鎮、湍東鎮、大橋鄉撤鎮(鄉)設辦,積極調整王店鎮、灌漲鎮、趙店鄉及大橋鄉部分村,設立四個辦事處,即琴治辦事處、菊潭辦事處、湍東辦事處、大橋辦事處,逐步納入中心城區管理,按照“規劃、路網、產業”與中心城區協同發展的思路,積極主動融入中心城區建設,為拉大內鄉城市框架,提升承載功能,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提供支撐。適時啟動趙店鄉、七里坪鄉、板場鄉撤鄉設鎮工作,因地制宜地推進城鎮規劃區范圍內村莊撤村設區工作,重點做好現城區原隸屬城關鎮管轄的六個鄉鎮村(東風村、書院村、清真寺村、黌學村、南園村、北園村)及湍東、大橋的部分村改設為居委會,統籌做好村級集體資產變更、人員調整、債權債務分割等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二節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堅持提升品質、補齊短板、適度超前的原則,優化升級傳統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構建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高質量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城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提升城鄉綜合承載能力。縣城建設,要持續實施“五大工程”。通達工程,續建長信路北延、長安路、興業路、永平路東段、好問路東西延、商圣路、德康路東延及內鄧高速至縣城連接線等工程;新建飛龍大道北延、匯金路、食品城南路、德清路東延、靈山路北延、濱河西路南北延以及電廠和牧原智慧物流園周邊路網配套、“三館一院一中心”周邊路網建設。提升工程,對飛龍大道、范蠡大街、酈都大道、寶天曼大道西段、渚陽大街南北段、長寧南路以及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進行提升改造。靚化工程,續建琴治體育公園、城區游園、湍河西岸濕地公園、湍河老橋修復等工程。清潔工程,實施湍東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容提升及配套管網、城區排水管網、湍河城區段生態修復及水環境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以及鄉鎮污水處理廠等建設項目。公共設施配套工程,南水北調配套水廠及供水管網,推進“暖化內鄉、氣化內鄉”工程,做好城區集中供暖規劃和熱源建設,加快與西氣東輸二線管網對接和城區支網、毛細管網鋪設進度,力爭到2025年縣城燃氣普及率和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90%和50%以上。交通公路建設,續建S331線內鄉靈山機場至內鄧高速師崗出口段改建、蒙華鐵路快速通道,實施S330內鄉鎮平至清涼廟段改建、S243城區段改線、S243湍源至S329交叉段;做好嵩縣至內鄉、沈丘至盧氏(方西)高速前期工作。實施菊潭和宛運汽車客運站搬遷升級,完成第二批“通村入組”工程及交通扶貧公路建設任務;同時做好道路安防養護工程建設,全面提高“管護養”水平,持續鞏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范縣”創建成果。小城鎮建設。要堅持突出重點、突出特色、培優育強、打造亮點的原則,發揮小城鎮連接城鄉的戰略節點作用,著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持續完善道路、綠化、供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網絡建設,在生產制造、公共安全、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建設5G專網,實現城鄉5G網絡全覆蓋。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建設,實施“千兆入戶、萬兆入樓”的光纖覆蓋計劃。加強充電樁建設,編制全縣充電樁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十四五”末,所有新建小區基本實現充電樁全覆蓋。

——推進城區綠化美化。圍繞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的目標,堅持擴大綠量和實施綠化精品工程并舉的原則,著力改善生態和生活環境,構建以公園、廣場、街邊綠化為主的公共綠化體系。重點實施城區游園建設項目、湍河兩岸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等。到2025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

——加大城市水系建設。利用湍河、默河、黃水河、牡珠河、螺螄河等水面資源,串聯成網,加大河道綜合整治,加強巡河日常管理,充分改造和利用自然河道,重點圍繞湍河生態景觀體系等建設任務,加快推進城市水系和綠化供水項目建設,切實把水資源開發好、保護好、利用好,積極構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水而居”的城市格局,打造自然清新的“宛西江南”神韻。

——保障城鎮設施有序運營。堅持政企分開、管養分離,創新運營維護模式,完善維護機制,保障資金投入,推進標準化、專業化的基礎設施運營維護。加強對基礎設施運營監測,形成日常檢查、定期監測、運營評估的維護機制。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對城市排水管道全面進行清淤疏通,對城區道路積水點進行排查,逐一制定和落實排澇方案,確保排水暢通。提高路燈管養水平,確保城區主次干道亮燈率達到98%以上,次干道、支路亮燈率達到95%以上。開放城市維護作業市場,引入市場化、社會化服務,鼓勵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不斷提高運營維護水平和服務質量。

——提升城市管理。持續推進數字化城管規范運行和拓展提升工作,推動跨部門數據匯通和聯通,實現數據共享,“一網通管、一網通辦”。推進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資源,建立權責統一、協同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著力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及執法推諉的問題。加強規劃實施和管控力度,嚴厲整治“雙違”行為,杜絕夜間突擊施工,著力解決“拆小不拆大、拆明不拆暗、拆軟不拆硬”的問題。持續開展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對標看齊,查漏補缺,強力治理頑疾;深入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五小行業、背街小巷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管養運市場化步伐,提高背街小巷機械化清掃率,提升城區環境衛生質量,鞏固全國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啟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打造數字城管,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創新,規劃建設若干智能化社區,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突出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作用。要堅持“多規合一”,完善規劃體系,實現規劃全覆蓋,突出抓好城市設計;加強城市總規和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全面完成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同步完成全縣鄉鎮(城關鎮、湍東鎮除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加快村莊現狀測繪,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評估調整劃定工作,進一步推動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開發。

專欄7-1:“十四五”期間城鄉建設重大項目

城鄉環境整治:重點推進鎮人居環境整治、內鄉縣綜合固廢循環利用項目、內鄉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心、內鄉縣垃圾處理場封場治理工程、湍河兩岸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內鄉縣九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內鄉縣餐廚垃圾處理廠、內鄉縣固廢處置中心、板橋河流域治理等建設。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內鄉縣城區居民供熱設施及管網建設、內鄉縣南水北調水廠建設工程、暖化內鄉工程、內鄉縣長信路建設項目(含管網)、湍東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內鄉縣南水北調配套水廠及供水管網建設工程、內鄉縣濱河東路北延道路建設工程、內鄉縣食品城南路建設工程(含管網)、內鄉縣農村重點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內鄉縣四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內鄉縣濱河東路南延道路建設工程、天然氣供氣項目、智能化停車場建設項目、內鄉縣飛龍大道北延工程、范蠡大街改建工程、內鄉縣永平路建設工程、內鄉縣城區排水管網建設工程、內鄉縣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項目、王店鎮集鎮發展項目、默河沿線提升打造、內鄉縣防洪渠建設工程(含管網)、內鄉縣西城公園建設項目(含管網)、內鄉縣產業集聚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智慧城市建設一期項目、內鄉縣通用機場建設、牧原物流園區路網配套工程、內鄉縣南水北調供水管網建設工程、內鄉縣京宛協作雙創示范園基礎設施等建設。

房地產開發及棚戶區改造:重點推進內鄉縣金融街區建設項目、內鄉縣石堂山文化旅游區建設項目、內鄉縣棚戶區改造項目、煙草專賣倉庫后舊城改造項目、縣衙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內鄉縣學府公館二期建設項目、西城花苑三期、盛世苑二期、內鄉建業森林半島三期、赤眉鎮房地產開發項目、內鄉縣城老舊小區改造、西城公園北區、西城公園南區東、新高中周邊、菊潭高中大門前區域、天池寨旅游景區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

城鄉土地儲備:重點推進牧原智慧物流園三期、牧原食品城、牧原產業學院、牧原農牧裝備制造、萬洋小鎮土地收儲,重點推進桃溪4個村全域國土整治項目、內鄉縣2021年第一批補充耕地儲備提質改造項目、岞鎮土地儲備、師崗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及拆舊復墾項目、紅堰河康養小鎮、牧原食品城三期、牧原產業學院二期、牧原農牧裝備制造三期等建設。

中心鎮特色鎮建設:重點推進康養小鎮項目的建設

第三節  優化城鄉要素配置

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為路徑,全面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在縣城落戶零門檻政策,建立完善居住證制度,鼓勵農民進城落戶,有效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面放開城區落戶條件,著力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扶貧搬遷人口加快向中心城區集中,適度向中心鎮集聚,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健全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用好“人地錢掛鉤”配套政策,加大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力度,加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與吸納落戶數量掛鉤力度,完善財政、土地、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配套政策,推動具備條件有意愿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進城落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

——激勵引導城市人才入鄉。落實返鄉入鄉人員創業扶持政策,在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予以傾斜,宣傳推介一批創業創新帶頭人。新招錄選調生優先派到農村任職,在回鄉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回創人才中培養一批基層“兩委”班子帶頭人,全面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推動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醫生傾斜。允許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兼職方式為農戶、合作社等提供增值服務獲取合理取酬。

——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依法平等保護并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強化流轉管理和服務,允許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有效整合利用農村零星閑散土地資源,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等優先用于村莊發展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有序入鄉。建立健全“三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化支出結構,深入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加大政府債券對城鄉融合等公益性項目支持力度,提高使用效益。通過以獎代補、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鄉民生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鼓勵以鄉鎮為單位推進城鄉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市政公用設施運營管理市場化、專業化。建立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確保農地農用。

——健全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積極穩妥培育發展村鎮銀行,優化普惠金融便民點布局和功能,依法合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民房屋財產權、集體林權抵押融資,以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資產股權等擔保融資,促進金融服務向鄉村覆蓋、信貸資源向鄉村流動。建立健全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機制,積極發展普及農業保險,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村保險體系。

 

第八章  踐行“兩山”理論,實現生態文明新進步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兩山理論,圍繞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建設定位與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游歷史文化山水名城”要求,統籌推進“防”“治”“建”“調”“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內鄉。

第一節  強化城鄉污染防治

堅持防治并舉,強化源頭控制,注重協同治理,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推進油煙專項整治整改工作,實施垃圾分類處理與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求。

——實施藍天工程。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重點做好工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繼續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加強城區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建筑施工工地、城市道路、城鄉道路揚塵治理措施。實施科學化灑水作業,針對性增濕抑塵。建立渣土車監管平臺,規范管控渣土車。深入開展“小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依法取締、限期搬遷,防止死灰復燃。有序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和“煤改電”工程建設,實現除工業用煤外全區域散煤管控清零。嚴厲打擊黑加油站,加強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強化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力爭2025完成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十四五”期間PM10年均濃度70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市定目標。

——實施碧水工程。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河長和基層三員的作用,以“河長制”落實“河常治”,堅持落實定期巡查工作,嚴厲打擊非法采砂等非法行為,整治清理河域污水直排現象,全面消除城區主要河道黑臭水體。深入排查河湖環境隱患,按照“一河一策、一庫一策”的要求精準施治。推進默河、刁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加強環保基礎能力,推進城區及鄉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的配套和流域環境整治工程建設進度,實施湍東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和湍西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容建設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區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以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所在地、水源地、風景旅游區內村莊和經濟實力強的中心村為重點,因地制宜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推進匯水區鄉鎮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繼續實施9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加強小散畜禽養殖業和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整治,到2025年實現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鄉村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大力推動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建設,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推動供水安全工程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對赤眉鎮、七里坪鄉生活水源供給設施進行完善,到2025年使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標準;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

——實施凈土工程。完善農用土地管控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嚴控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堅持耕地占補平衡數量與質量并重,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節水農業,推廣“全環節”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完善秸稈收集儲運管理體系,推廣直接還田、青貯、生產食用菌等利用方式;堅持土壤環境監測,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全面構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環、智能、集成的農業綠色生態循環發展體系。嚴抓源頭防控,預防新增重金屬等污染,實現區域內重點重金屬排放量進一步削減。完善建設用地管控,嚴格落實建設項目準入制度,嚴把建設用地準入關,確保建設用地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到2025年實現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對城鄉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統籌城區油煙治理、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市容環境衛生水平,嚴格落實《餐飲油煙污染治理整改整治方案》,持續推進油煙專項整治整改工作,到2022年落實安裝率、排放達標率2個100%的目標。加快油煙在線監測工程建設進度,盡快投入使用。縣建成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5%以上。建成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實現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推廣上門收集垃圾工作,逐步取消主街道垃圾箱。逐步更換環衛設備,推廣使用新能源設備,減少尾氣排放及大氣污染。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保潔和垃圾綜合固廢處置項目,推進鄉鎮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建立完善“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到2025年實現生活垃圾處理村占比95%以上。繼續推進鄉鎮“廁所革命”,堅持科學規劃、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強力推進農村衛生廁建設和改造,到2025年實現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要達到90%以上。

——實施環境風險防控工程。堅持預防為先,有效消除污染隱患,妥善處置環境突發事件,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控體系,提升生態環境監控能力,逐步對重點污染源、污水處理廠、危險廢物處置單位、機動車環檢機構、環境風險源等各類企業單位實施全方位自動監控。建立企業治污設施改造升級機制,嚴格按照企業分類達標升級標準要求,分類指導各企業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力爭3-5家企業達到B級以上標準,分行業提升科技治污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環境風險聯防聯控機制,不斷提升環境風險源風險防控管理與應急處置能力。


專欄8-1:“十四五”城鄉污染防治重大項目

水污染治理:重點推進南陽市內鄉縣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岞鎮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刁河上游治理工程、岞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治理項目、9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項目、趙店鄉湍河西路及湍河丹水河治理不斷改進過程、七里坪鄉湍河提升治理、刁河治理工程、七里坪鄉三道河河道水環境綜合、內鄉縣湍河城區段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治理工程、內鄉縣寺河水環境治理、內鄉縣桃溪鎮東川東西河生態水系及廊道治理項目、紫氣河生態水系及廊道治理項目等建設。

城鄉清潔:重點推進內鄉縣農村廁所革命項目、廢物處置中心、內鄉縣生活垃圾收轉運一體化系統、內鄉縣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程、內鄉縣產業聚集區溝渠治理工程等建設。

土地污染防治:重點推進南陽市中博礦業有限公司石墨礦開采及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等建設。

污染防控:重點推進寶天曼環境風險防控類項目等建設。

林業項目:重點推進南陽市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一期(內鄉縣)、觀山森林公園建設、林業開發建設項目、荒山造林綠化項目、內鄉縣鑫金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園林項目、中幼林撫育等。

第二節  打造美麗宜居內鄉

以創建省級生態縣為統攬,加強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動林業生態建設,做好生態系統修復與保護,打造美麗宜居內鄉。

——加強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國家、河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相關要求,科學劃定并嚴守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將縣區內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納入紅線管理。統籌推進“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建設,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匯水區生態功能區、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生態功能區、湍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借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寶天曼世界生物圈第二個十年評估,縱深推進綠色發展。實施城區游園建設項目與湍河兩岸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推進觀山森林公園、葫蘆山濕地公園建設,增強生態服務功能,構建區域生態安全屏障。

——推動林業生態建設。推行林長制,加快建設森林內鄉。結合“六化”建設標準,對伏牛山、永青山、麥子山等山脈進行森林撫育,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木本植物種質基因庫、困難地造林等建設項目,創建省級、國家級森林城市。加強森林資源管控保護,強化對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楊樹食葉害蟲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十四五”期間實現管轄區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0.3%以下。實施“國土綠化提速”工程,全方位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提升造林綠化水平,到2025年實現全縣新增造林面積1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68%以上,村莊綠化覆蓋率要達到35%以上,實現興林富民目標。

專欄8-2:“十四五”美麗宜居內鄉建設重大項目

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重點推進寶天曼保護區瀕危野生動、植物工程及生態示范創建項目、河南內鄉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生態保護體系建設支出項目、寶天曼水生態環境保護類項目、寶天曼保護區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寶天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提升類項目、寶天曼智慧保護區建設、內鄉縣水源地水保及生態保護工程項目、內鄉縣琴溪湖濕地公園建設項目、內鄉高山濕地原生態保護示范園項目、岞鎮南水北調石湖生態廊道建設等建設

生態修復項目:重點推進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瓦亭鎮藥山村、春景村、山南村、袁溝村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內鄉縣石漠化治理、岞鎮太山廟水庫周邊清淤項目等建設。

——做好生態系統修復與保護。把生態底色擦得更亮、把發展底線抬得更高,加快從生態顏值向經濟價值,形成全產業生態經濟。持續開展“國土綠化提速”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行動,繼續推進口丹江口水源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丹江口水源區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長治”默河項目區、琴溪湖水源地水保及生態保護項目等水生態安全工程,到2025年,河道生態修復,河道生態良好率達到70%以上。推動打磨崗水庫、斬龍崗水庫、太山廟水庫等清淤擴容工程推進。“十四五”期間,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達98%以上。按照“一礦一策”要求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對歷史遺留的私挖亂采點進行生態修復,推動露天礦山培土植樹、播撒草種、修筑擋墻、建設污水處理沉淀池、清理廢渣等工程。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力爭到2025年符合創建條件的礦山全部按要求達到綠色礦山創建標準。持續開展打擊非法違法采礦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礦業秩序。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采礦、盜沙、毀林等破壞生態行為,確保湍河濕地保護區和全縣林區秩序穩定。

第三節  促進資源節約利用

強化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管理,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和礦產資源消耗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建設節約型社會。

——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推動企業節水技術改造,積極開發利用再生水、雨洪資源等非常規水源。“十四五”期間,全縣單位GDP能耗下降8—10%左右;到“十四五”末,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12000萬立方米以內,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7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新增水耗比2020年下降10%。

——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推進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工作組織實施補充耕地及提質改造項目,到2025年計劃新增耕地10000畝以上,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嚴格土地用途管控,提高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禁止對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產能項目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供地。高質量完成衛片執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工作。

——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和保護。加強對礦山企業的準入管理,督促企業采取科學、先進、合理、安全的開采順序、開采方法、選礦工藝及選礦設備進行生產,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杜絕資源浪費。加強廢棄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全面提升。加大太陽能、水能、沼氣等推廣利用力度,增加清潔能源利用。推進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清潔高效能源基地。大力發展光伏產業,深入推進“屋頂光伏”項目。加快“氣化內鄉”步伐。到“十四五”末縣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0%以上。同步推進燃氣進鄉鎮、進農村發展部署,組織實施鄉村燃氣管網建設項目,計劃未來五年鄉村氣化率達到30%以上。到“十四五”末,清潔高效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800億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以電機系統、鍋爐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為重點,大力實施節能改造。實施節能技術推廣應用示范工程,推廣應用高效清潔燃燒、低溫強化換熱、變頻調速、半導體照明等節能技術產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促進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

第四節  發展循環低碳經濟

實施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力爭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剛性目標。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落實綠色產業指導目錄,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健全綠色發展價格政策。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靜脈產業園提質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積極延伸上下游產業鏈,著力構建高效清潔能源利用、種養加等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產業內部、產業之間與社會之間的耦合共生,提高產業集聚度和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堅持“布局優化、產業成鏈、企業集群、物質循環、創新管理、集約發展”原則,推進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共享資源,共同使用基礎設施,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環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農業“種植養殖—深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循環鏈條。推進城鎮生活、餐廚、建筑等垃圾的集中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積極推進低碳發展推動工業、交通、建筑、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節能減碳,有效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碳工作,有效控制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綠色建筑,深入推進新建建筑節能,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十四五”期間,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結合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有效控制農業生產、農村生活、服務業及其他領域溫室氣體排放。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生活理念,推進機關和社會消費節能,鼓勵使用低油耗、低排放環保型車輛。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發展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筑,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第九章  注重共建共享,實現民生福祉新提升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第一節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發展戰略,增強就業韌性,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

——培育新的就業形態。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涌現的線上服務新模式發展為契機,積極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經濟等邁向新階段,培育新的就業形態,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大力發展“微經濟”“宅經濟”等新個體經濟,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著力激發各類主體的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拓寬就業渠道。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繼續做好援企穩崗工作。挖掘社區就業潛力,增加社區就業崗位。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扶持拓寬退役軍人就業渠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202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達到3.5%,年均增長0.076%。到2025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萬人以上。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進一步明確公共就業服務工作職能,為社會公眾提供就業政策法規咨詢、職業供求、培訓信息、就業、失業登記、就業見習服務、招聘、項目選擇、勞動關系協調等服務。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強化提升退役軍人職業教育,提供完善就業培訓服務。“十四五”期間,力爭完成各類職業培訓6萬人次以上。

——加大創業扶持力度。落實國家和省市新一輪的就業創業持支持政策,多措并舉扶持大學生、農民、復退軍人等重點群體創業。設立返鄉創業園和中小微企業園,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尤其是內鄉籍企業家返鄉創業。支持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多渠道就業、自主創業。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高標準打造眾創空間,提升公共創業服務水平。加快創業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打造線上線下創業服務平臺,提升創業工作質量。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力度。把支持返鄉下鄉創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實施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行動計劃,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返鄉人員雙創園區建設,全方位提升就業創業政務服務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健全勞動、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城鄉、區域、行業之間收入差距。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保障勞動者正當權益。

專欄9-1:“十四五”期間就業重大項目

創業扶持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京宛協作雙創示范園基礎設施、內鄉縣青年農民創業示范園項目等建設。

人才扶持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人才公寓等建設。

第二節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既要從戰略上高度重視教育發展,也要從要素保障上強化教育發展,打造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康發展。以農村為重點提升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為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投入體制。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整縣推進項目,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加快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立健全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機制。新建、改擴建內鄉縣第九小學幼兒園、黨校幼兒園、菊潭幼兒園(民辦)以及赤眉鎮等12鄉鎮21所幼兒園。加大幼兒園規范化管理,消除“小學化”傾向。到2025年,學前段增加學位3600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3%以上。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縣十小、牧原小學、南湖灣小學,加快宛西中專改建初中、內鄉高中附屬初中(北校區南院)、南陽育英外國語學校(民辦)、湍東紅堰河學校、將老紙廠廠區改建成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推進農村學校薄弱環節提升工程,加快鄉鎮初中擴容改造,擴建十二小為灌漲九年一貫制學校。推動中小學優質均衡發展,對各鄉鎮中小學運動場地升級改造,對部分中小學校校舍進行改擴建。推進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和保障房建設項目。推動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消除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校額、大班額問題。落實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調查預測生源情況,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十四五”期間義務教育段增加學位13200個,到2025年實現全縣辦學條件和教育信息標準化,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以上。

——推動高中階段學校提檔升級。優化結構布局,加強普通高中建設,擴充優質高中資源,積極培育示范性名校集群。持續推進普通高中升級擴容改造項目,推進高中學段擴容改造、提檔升級。完成內鄉縣高中北校區報告廳及宿舍樓裝備配備、南校區多功能報告廳建設,內鄉高中南校區、實驗高中、內鄉三高、灌漲高中升級改造等工程、完成高中教育普及攻堅。鼓勵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促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互相滲透,大力實施精細化管理,著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確保“十四五”期間高中段學位供給不低于9350個,到2025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

——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整合。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2021年前基本完成在校學生50人以下教學點的優化整合任務,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在校學生100人以下教學點的優化整合任務,兩年內優化整合非完全學校135所,以整合教育資源,集中優勢教育力量,助推內鄉義務教育達到優質均衡發展水平。

——促進教育公平。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推進赤眉二中等鄉鎮中小學進行寄宿制改造。推動22所初中配備23套智慧型實驗室,并裝備6個實驗操作信息化系統考場。依托內鄉縣教育信息化扶貧整縣推進項目,加快完成師生基礎信息數據采集導入和智慧課堂、錄播教室、創客教室、校園電視臺、校園發布系統、視頻會議等的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

專欄9-2:“十四五”期間教育事業重大項目

學前教育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學前教育整縣推進項目等建設。

義務教育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岞鎮中學、內鄉縣馬山口鎮河西小學新建項目、灌漲鎮新初中、赤眉鎮第二小學建設項目、內鄉縣城區學校擴容改造項目、內鄉縣湍東學校建設項目、育英外國語學校、牧原小學(西城公園以東)、新建實驗學校、內鄉縣寄宿制建設項目、師崗鎮學校建設、內鄉縣乍區鎮完全學校、灌漲初中遷建建設、內鄉縣赤眉鎮第二中心小學建設、內鄉縣河西小學新建項目、城區新增完全學校建設、南陽育英外國語學校、牧原實驗學校(西城公園以東)等項目。

教育公平專項:重點推進內鄉縣中小學優質均衡推進項目、內鄉縣教師保障房項目等建設。

第三節  著力打造健康內鄉

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深入實施健康內鄉行動,完善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探索健全全科醫生制度,發揮全科醫生重大疾病預警作用。積極謀劃縣疾控中心遷建項目,新建縣醫院傳染病院區,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推動鄉鎮、村(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達標升級,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完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社區)標準化衛生室三級醫療衛生體系,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債和項目資金支持,全面啟動縣人民醫院二期、縣二院二期等項目建設,縣醫院重癥監護及污水處理建設項目,推動縣保健院、湍東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整體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增加床位600張。按“十四五”末全縣總人口70萬人計算,達到每千人6張病床。持續提升縣鄉公立醫院裝備水平。提升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水平,完成16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實現鄉鎮衛生院規范化標準化。提升城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成5個城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滿足城區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謀劃實施164個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建立健全衛生健康人才招引、涵養、提升體制機制。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質量,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統籌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支持建設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老年養護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把中醫藥工作融入“大衛生、大健康”工作全局。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按照二級甲等中醫院標準實施好縣中醫院遷建,深化與河南中醫藥大學及其第三附屬醫院的業務協作,提升綜合醫院中醫館、鄉鎮衛生院中醫堂建設水平,廣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落實中醫藥服務扶持政策。培育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開展臨床類別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推廣多種中醫藥方法和手段綜合使用的基層中醫藥綜合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保健、慢病防治、養生康復等方面的特色優勢。

——加強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設。謀劃實施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項目,建立全縣衛生健康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基本醫療、基本公衛、疾病控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等信息數據,聯通縣鄉村三級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優化整合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構建縣域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社會辦醫,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十四五”期間增加床位1200張,達到每千人6張病床。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加強鄉鎮、村、社區、城市居民小區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規劃內鄉縣公共體育場、館建設項目,在2022年底前,建成全民健身室內活動中心和公共體育廣場,規劃內鄉縣社會足球場建設項目。打造城鄉“15分鐘健身圈”、城區“10分鐘健身圈”。

專欄9-3:“十四五”期間健康衛生事業重大項目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疾控中心業務用房及配套設施等建設。

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人民醫院康復樓、醫養結合樓建設、內鄉縣醫院傳染病區建設項目、內鄉縣第二人民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內鄉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建設項目、內鄉縣中醫院醫養結合建設項目、內鄉縣中醫院婦嬰病房樓及停車場建設項目、內鄉縣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條件改善項目、內鄉縣中醫院病房樓建設項目、師崗鎮醫院擴建、內鄉縣中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內鄉縣購置大型醫療設備項目、內鄉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建設項目、城關鎮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等建設。

全民體育建設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公共體育場、館建設項目等建設。

第四節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深入挖掘內鄉生態歷史文化資源,圍繞“一山一衙”,以打造“歷史文化山水名城”為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推動內鄉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爭創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先進縣,實施一批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強化城區公共服務文化場館建設,在高水平運營管理“三館一院一宮一中心”的基礎上,打造5個城市書房(諸葛書屋);新增5家專題博物館,形成內鄉博物館群;打造20個鄉村音樂廳、20個“鄉村文化重點村”。提高全縣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效能,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持續創新舉辦“菊鄉書聲”“放歌湍河”“出彩宛梆”“舞動內鄉”等百姓文化品牌系列活動,強化藝術普及活動。支持宛梆劇團朝著“地域飄香、河南名團”的定位發展,著力推出1—2臺有影響力的宛梆新劇目,拍攝《宛梆》微電影一部,力爭獲得省“文華獎”或“五個一工程獎”。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保護挖掘以岞吳埡石頭村、石堂山、鄧窯遺址、湍河老橋等為代表的文物古跡。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爭取“十四五”期間再推一批古文化遺址、古建筑進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推動一批特色鮮明的項目進入為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強化內鄉縣衙歷史文化街區、內鄉民俗文化博物館、內鄉窯陶瓷文化園等建設,加強文化項目展示展演,全方位打造“內鄉三寶”—縣衙、宛梆、寶天曼的高質量發展。圍繞讀書、唱歌、戲曲、舞蹈四大主題,持續創新舉辦“菊鄉書聲—晨讀晚誦讀書會”“放歌湍河—公益紅歌會”“出彩宛梆—戲曲大家唱”和“舞動內鄉—百姓大舞臺”等群眾文化品牌系列活動,并向鄉鎮延伸,打造地標性文化名片。持續推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鄉宛梆”的保護、發展工作,建設以宛梆藝校為中心的特色職業教育園區。

——加強革命文化基因保護。組織開展紅色資源普查、紅色文化發掘和紅色資源訪問工作。修繕建設桃莊河精神博物館,加大馬山口鎮第六行署紀念館、桃溪鎮桃莊河精神紀念館的專項債項目申報工作。以馬山口鎮解放戰爭時期豫西第六地委等修葺保護為重點,推動建設內鄉縣豫西六地委舊址紀念館。將豫西六地委舊址、宛西殉國紀念碑、中共馬山口特區委舊址穿點成線,提升紅色文化和工業文化遺址遺跡、建筑設施、歷史文物的保護利用水平,打造馬山口鎮“小延安”紅色文化IP。進一步完善紅色文化和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專欄9-4:“十四五”期間公共文化服務重大項目

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重點推進內鄉縣三館一院一中心建設、內鄉縣酈邑貢菊產學研文化園區建設、鄉村音樂廳建設、內鄉縣融媒體中心建設項目等項目。

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重點推進茶庵遺址文化公園,縣宛梆戲曲藝術博物館、縣古瓷博物館、縣石刻博物館、縣民俗博物館等博物館建設,“二十四節氣”傳承保護示范基地項目、內鄉縣民俗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等。

革命文化傳承保護項目:重點推進戰斗英雄呂順保紀念館、桃溪鎮桃莊河精神紀念館、內鄉縣豫西六地委舊址紀念館建設項目等建設項目,加快馬山口鎮豫西六地委紅色教育基地資源挖掘、上檔升級。

第五節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持續強化完善覆蓋城鄉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補齊社會保障短板,理順體制機制與人才政策相互關系,加快社會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設進度,爭取“十四五”期間城鄉社會保障能力建設實現較大提升。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社保轉移接續,落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十四五”期間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年均增長1%,到2025年達到100%。落實國家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政策。完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

——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加強醫療保險基金收支預算管理,確保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基金可持續運行。深化以保證質量、控制成本、規范診療、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為核心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支付的激勵約束作用。全面推進藥品耗材集中招采改革,加快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增強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整體性、協同性、實效性,構建醫藥醫療服務供給保障新格局。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和執法體系建設,加強對欺詐騙保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健全基金監管長效機制,實現醫保基金監管法治化、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優化醫療保障公共服務,加強基層經辦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醫療保障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推進醫保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十四五”期間要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救助為支撐,急難救助為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綜合社會救助體系,深入推進低保、特困供養、困境兒童、流浪乞討、兩殘人員為主要對象的弱勢群體救助工作;強化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等群體的關愛保護工作,高標準建設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一規范制定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企業職工撫恤金標準。完善因病提前退休鑒定制度,重新制定對、心血管疾病、精神抑郁疾病等喪失勞動能力鑒定標準。探索建立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醫療補充救助機制。健全救災工作應急機制、體系。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機制,鼓勵發展慈善事業,動員、引導慈善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織密筑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完善社會福利化體系。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著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發展醫養和康養產業。積極籌劃縣中醫院醫養結合項目與馬山、夏館、師崗衛生院醫養結合項目。加快區域性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新建一批老年公寓,推動鄉村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強化城鎮養老設施建設,在全社會形成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一體化的養老服務格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推動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抓好農村教師周轉房和保障房建設,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妥善處理“問題樓盤”,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深化殯葬改革,逐步提高亡故火化率至100%。積極組織實施殯儀館遷建工程,規劃建設不低于200畝的縣級公益性公墓,每個鄉鎮建設一個面積不低于50畝的公益性公墓,高標準建設內鄉縣革命公墓;扶持建設殯儀服務站,提升殯葬服務水平。

第六節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主線,強化人口發展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以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保持人口合理增長水平為重點,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和二孩政策時代的“一老一小”人口問題,以產業優化布局和新型城鎮化為抓手,促進人口與產業協調發展。

——完善人口政策。落實國家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繼續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依法開展收養登記工作。繼續實施優生工程和生殖健康促進工程,做好人口性別比治理工作。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進城鎮養老設施改擴建,新建一所縣級公辦敬老院,提升城鎮養老中心功能,引進有實力企業建設12349養老服務平臺,開展對城區老年人的助餐、助浴等項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完善提升社區養老設施,發揮社區日間照料功能。結合鄉村振興,推進鄉村養老服務業發展,對全縣15個敬老院進行升級改造,推進中心村幸福大院建設,引導農村民辦養老機構規范運行。積極推進夏館塘峪康養小鎮健康發展,形成一批有影響的康養產業基地。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服務體系。到2025年實現在全縣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通過自我照料和社會化服務實現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社區組織提供的各種專業化服務實現社區照料養老,3%的老年人通過入住養老機構實現集中養老,初步形成“9073”養老格局。提升縣級“一老一小”健康服務能力。實施好縣醫院康復樓、縣二院醫養結合樓建設項目,謀劃縣中醫院醫養結合樓、公立示范性托幼機構建設項目,提升健康養老和嬰幼兒照護服務能力。

——保持合理生育水平。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做好生育政策效果跟蹤評估工作,密切監測生育水平的變動態勢,根據國家政策,及時穩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引導生育水平提升并穩定在適度區間,推動人口結構良性變動和均衡發展。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健全生育服務和家庭發展支持體系,構建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婦幼健康服務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健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管理救治網絡,大力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在就業人群密集的產業聚集區域合理規劃布局1—2家非營利性托幼機構,為居民家庭提供基礎科學養育指導,支持用人單位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區按標準和規范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引導社會力量依托社區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按政策生育。

——促進人口與產業協調發展。以優化產業布局為抓手,充分調動人口與產業兩個因素、兩種動能,以產業活力帶動人口流動,保持人口勢能對內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作用,發揮內鄉產業發展在區位、結構、特色等優勢,引導人口分布合理調整;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繼續擴大城市人口承載能力,加速農村人口市民化進程,促進人口與產業協調發展。

——保障婦女兒童等群體基本權益。保障婦女平等獲得就學、就業、婚姻財產和參與社會事務等權利。強化對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的依法保障和社會責任,健全社區兒童保護與服務體系,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

——為青年更好發展提供支撐。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充分發揮共青團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的職責作用,樹立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全面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夯實全國首批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試點縣成果,充分照顧青年的特點和利益,優化青年發展環境,服務青年思想引領、就業創業、教育醫療、住房、婚戀子女教育、老人贍養方面緊迫需求,加強服務青年發展陣地建設,保障青年發展經費投入,維護青年發展權益。依托青年聯席會議機制,不斷完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廣大青年思想政治素養和全面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長、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動書面。

第七節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和社會誠信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促進全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內鄉桃莊河精神、馬山口鎮解放戰爭時期豫西第六地委事跡宣傳力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融媒體中心。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提升全民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營造良好的文明風尚、精神風貌和人文氛圍,增強對內鄉歷史文化名城的認同感。弘揚誠信文化,加快建設信用內鄉。加大先進典型培樹和宣傳力度,讓人們學有榜樣、行有方向。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強化奉獻意識。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第十章  增強發展動能,強化改革開放創新新動力

 

堅持激發內力與用好外力相結合,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強化更高質量創新,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積極優化營商環境,開拓機制靈活、合作共贏的改革開放創新新局面,爭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行示范,打造內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第一節  有力有序深化改革

聚焦關鍵性基礎性重大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釋放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開拓發展新空間,謀求發展新效率,為推動內鄉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以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為引領,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政府調節與監管,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統籌推進土地、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發展技術、數據要素市場,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股權、債券、信托、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直接融資,鼓勵引入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運用投投、投貸、投融、投保、投智等五大聯動方式增加金融供給。規范發展融資租賃、信托投資、融資性擔保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數字金融。積極探索實施中小企業私募債、資產證券化業務等融資模式,支持企業通過上市、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融資。大力拓展保險業務,增強保險業服務經濟的能力。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政府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等方式在基礎設施、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1+N模式予以支持。

——深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培育壯大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城鄉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健全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加快公用事業改革,推進公私合營(PPP)融資模式,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所有領域。

——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推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進一步壓減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實現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互聯網+監管”應用,加快構建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推進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推行審批服務事項權力清單和監管清單“一單規范”管理,全面推進“一網通辦”。支持設立民營企業紓困救助基金。開展第三方營商環境評價。積極爭取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功能向內鄉拓展。支持發展“飛地經濟”。

——推進民生領域改革。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探索推進集團化辦學、協同式發展等模式,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穩步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探索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進1+X證書制度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縣域醫療體制改革,建立醫療健康服務集團,加快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促進醫療資源和人才共享,推動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健全防治結合、聯防聯控、平戰結合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醫療衛生行業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就醫一卡通”改革。深化生態環境制度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補償、生態文明考核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基本形成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實施“河長+檢察長+警長”制。健全環境風險、氣象、地質災害評估、環境隱患排查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加強對重大環境風險源的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及控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深化養老、保險、社保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醫養結合;支持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配合推進失業保險省級統籌,配合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加強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政策銜接,建立完善的社會制度保障體系。

第二節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提升全縣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加快科技與經濟融合、科技與產業融合、科技與美好生活需要融合,著力建設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技術創新高地,打造中部地區新興科創名縣。

——大力提升縣域創新能力。聚焦產業創新需求,開展重大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安排資金鏈,在肉食品加工、高端裝備制造、綠色包裝及印刷等重點領域實施產業技術創新重大專項,形成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創新產品。探索實施高能級創新平臺鍛造工程,推進全縣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和上市后備企業、專精特新型企業持續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引領型平臺建設,完善企業科技創新條件設施,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與市廳會商合作平臺和京宛科技合作平臺無縫對接,強力推進縣域科技創新。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強化產學研聯動,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到2025年,新增全縣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星創天地3家,高新技術企業10-1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計5-8家,市級科技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1-2家、市級眾創空間3家。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謀劃內鄉創新主體培育工程,聚焦四大優勢產業集群,依托牧原集團、金冠股份、神威民爆、仙鶴紙業、華福科技等優勢企業,完善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建立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扶持體系,謀劃實施創新型龍頭企業壯大計劃、“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科技型企業上市掛牌計劃、知識產權強企培育計劃等,著力打造涵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等類型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快形成以創新領軍企業為引領、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干、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生力軍的企業創新主體新格局。聚焦產學研合作提質增效、新型研發機構引育、企業研發投入獎補等重點領域,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水平。依托牧原集團,加速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鼓勵牧原集團并購、合資、參股國際研發企業或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加大對企業出口高新產品、對外投資、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的支持力度。

——構建全民創業良好生態。持續降低創業門檻,加快“證照分離”改革,優化工作流程,強化服務效能,進一步推進工商登記便利化,為各類創業主體準入營造寬松便捷的環境。支持產業集聚區以及各類創業孵化載體為創業者提供房租優惠、技術共享、創業輔導、免費高帶寬互聯網接入等服務。積極建立空間平臺,建設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為小微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充分運用互聯網和開源技術,探索建立“互聯網+創業”的眾創空間平臺,促進互聯網與各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提升眾創空間服務能力。

第三節  加快建設人才強縣

堅持人才第一資源,積極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突出以產業鏈引才、以企引才、以機制引才,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洼地。

——積極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圍繞重點產業緊缺型人才需求,突出引進、培育產業領軍型人才,吸引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團隊帶先進技術成果到內鄉創新創業。推進教育與產業結合、學校與企業戰略合作,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推動牧原集團建設牧原產業技術學院,鼓勵優化學院學科布局,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提升畢業生適應社會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等平臺建設,引進培養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帶動產業轉型的創新團隊,積極探索“引項目+引資金+引人才”“研發中心+引進人才+成果轉化”等新型引進方式。推動省級科研院校到內鄉設分支或基地,推進專家服務基層活動,組織專家人才定期深入基層開展考察服務、技術指導。

——加強建設地方特色人才隊伍。加大內鄉特色人才培養,圍繞內鄉宛梆、打春牛、鼓詞、馬山童謠、宣講圣諭、竹馬舞等民間藝術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地方特色人才品牌,進一步提升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設立返鄉創業園和中小微企業園,吸引外出務工人員、企業家返鄉創業,推動內鄉籍鄉賢智力回歸、項目回歸。圍繞黨的事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抓好經濟、科技、教育、宣傳、文化、衛生、農業、電商、社工等人才隊伍建設。

第四節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以全方位開放為引領,在對內對外開放上雙向發力,加快融入南陽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深入推進跨區域合作,全方位拓展內鄉開放發展新空間。

——加快融入南陽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以設施對接為基礎、功能融入為重點、機制聯動為保障,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創新合作模式,彰顯同城效應。把握南陽建設全國性交通樞紐戰略目標,加快完善內鄉區域交通互聯互通,積極發展公鐵空聯運,全力打造豫鄂陜倉儲物流區域中心。抓住南陽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積極與南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等開展產業對接與配套合作,重點引進輸變電裝備、電子核心基礎部件、智能制造裝備項目。搶抓南陽迎來中產階級體驗式消費需求萌芽增長的新趨勢,突出內鄉“全域旅游”的發展定位,促進南陽新興消費需求與內鄉文旅發展空間無縫對接。全面加強與周邊縣區戰略合作,重點加強與西淅兩縣戰略合作,圍繞深化產業協作、旅游聯盟等機制創新,推動內西淅聯合共創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農機裝備產業集群、豬肉制品深加工產業集群,積極打造伏牛山脈特色山水旅游目的地和全國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

——深入推進區域分工合作。立足區域分工協作,積極參與漢江生態經濟帶、京宛對口合作,繼續深化丹江口上游區域發展合作,創新體制機制,構建內鄉高效共贏的多層次區域合作格局。精準對接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深入參與“漢江生態經濟帶”戰略方案,努力成為漢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突出航運優勢,強化與周邊縣區港口航運合作。發揮內鄉現代豬產業、紙制品及包裝印刷、農牧裝備等特色產業集群優勢,支持內鄉企業參與周邊區域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參與周邊地區舉辦的展覽會、博覽會。全面深化京宛對口合作,把握新一輪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產業轉移機遇,全力推內鄉特色優勢產品進京,圍繞豬肉深加工食品、綠色蔬菜、花生等地標性產品深入推進京新“農超對接”。圍繞現代農業、清潔高效能源等產業項目,重點瞄準駐京大型企業集團,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更多嫁接企業落戶內鄉。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開展與發達地區、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對口合作,圍繞食品加工、農牧裝備、紙制品及包裝印刷等主導產業,采用共建園區和設立“園中園”等形式,爭取長三角、京津冀企業入駐內鄉共建產業園。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對接河南自貿區以及南陽國際陸港建設,探索發展“互聯網+跨境貿易+內鄉制造”模式,擴大本土產品出口比重。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把握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豫京、豫滬等戰略合作,瞄準京滬世界500強、民營500強、制造業500強等龍頭企業和行業冠軍,重點圍繞食品加工、高載能低排放企業以及農業、文旅、民宿等領域優質產能,持續推進產業鏈招商、駐地招商、以商招商、網絡招商和節會招商,著力引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細分領域冠軍企業和重大產業項目。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園區平臺+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模式,著力發揮牧原集團、中譽能源等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吸附能力。充分利用河南國際投洽會、廈洽會、“5+2”經濟合作、玉雕節、中醫藥文化節、月季節等大型活動,做實節會招商。進一步強化金融賦能,以便捷、高效、普惠的資本服務吸引集聚中小企業落地內鄉發展。創新網絡招商,積極發揮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微博公眾號、優質自媒體等網絡平臺,深入推行“不見面”招商、線上招商等模式。

——積極發展平臺經濟。聚焦平臺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大數據、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用工服務,高標準謀劃發展內鄉平臺經濟。深化提升數據平臺,以“智慧內鄉”建設為支撐,謀劃建設內鄉大數據庫,積極創建省級綜合互聯網平臺,引導鼓勵縣域企業將基礎設施、平臺系統、業務應用、設備和產品向云端遷移。創新發展電商服務平臺,支持本地傳統制造企業與國內優質電商平臺合作,利用電子商務、直播電商等方式,促進產品和服務市場推廣,鼓勵線下實體企業開拓線上市場。引導食品、紙制品、紡織服裝等為主的消費品企業設立電商部門,利用直播電商拓展市場,深化與阿里、拼多多等消費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引導汽車及零部件、農業機械等工業品企業利用京東工業品、阿里1688、工品匯等工業品電商平臺,依托產業互聯網拓展新市場。全力打造用工服務平臺,圍繞建設牧原產業技術學院,聚焦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和內鄉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趨勢,科學布局學科設置,加強支柱產業工人培養培訓力度,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勞動技能等三支人才隊伍。加快打造物流平臺,積極利用南陽口岸平臺、交通設施以及內鄉煤電運一體化能源基地、倉儲資源,加快發展內鄉智慧物流園。

第五節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持續升級政務服務,優化市場環境,強化法治保障,建立完善營商環境工作推進、評價和獎懲機制,開展對標優化和核心指標攻堅行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以建設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為目標,推動內鄉營商環境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全省先進行列。

——打造一流政務環境。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推進政務流程再造,推動政務服務從“網上可辦”向“網上好辦”轉變,服務模式從“事項供給”向“服務場景”轉變,推廣項目投資“容缺辦理”“網上注銷”“一網通辦”,實現企業開辦、建筑工程全流程審批限時辦結,全程電子化。加快建設電子證照庫和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進部門信息共享和相關信息智能審核。

——打造一流的市場環境。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和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保護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落實“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等制度舉措,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有效預防和制止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配合國家層面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臺,健全完善督查和獎懲機制,全面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打造一流的信用環境。全面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內鄉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推進政務誠信監測治理,開展政務誠信評價。推廣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完善信用承諾制度,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開展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根據信用等級高低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完善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健全信用修復機制。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拓展信用信息社會化、市場化應用場景。依托“智慧內鄉”建設,推動群眾信用信息可識別、可開發、可利用,有效解決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金融通道和信用通道的問題。到2025年,力爭建成省級信用示范縣。

——打造一流的法治環境。全面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建立主動征求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意見機制和采納情況反饋機制,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機制。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突出財產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重點內容,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執行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立涉及市場主體案件的線索通報、案件移送、查處配合、快速辦理工作協調機制,搭建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商事主體違法違規懲戒機制,依法依規查處影響營商環境的行為。

 

 

 

 

第十一章  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平安內鄉新水平

 

貫徹國家安全戰略,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著力防范和化解現代化進程中各種風險,筑牢安全防線。

第一節  堅決維護政治安全

全面落實國家安全責任制,構建上下貫通的國家安全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完善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機制,加強國家安全執法。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守好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各類陣地建設和管理,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和分裂活動。依法精準、常態長效推進反恐維穩工作。堅決遏制非法宗教和邪教滋擾破壞活動。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防觀念,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第二節  堅決確保經濟安全

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施產業競爭力調查和評價,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確保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維護生態安全,維護水利、電力、供水、油氣、交通、通信、網絡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平。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加強對新經濟、新業態分析研究,提高對新型風險的識別、預警、防控能力。健全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健全執法、司法、法律服務銜接配套的綜合保障體系,對涉及企業債務、企業破產等案件,靈活運用執法司法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涉眾型經濟犯罪,加強與金融機構、行業監管部門的協同配合,統籌推進打擊違法和維護穩定工作,嚴防經濟金融風險向政治社會領域傳導。

第三節  堅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堅持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防控體系,織密織牢維護公共安全的防護網和責任網,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有效遏制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筑施工、交通、火災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強化生物安全保護,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等質量安全監管。提升洪澇干旱、森林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御工程建設水平。加強對寄遞物流、危爆物品等行業監管。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應急救援基地、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第四節  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推進縣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一村(格)一警”、村(居)法律顧問長效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完善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制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全面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實體化建設,深化“雪亮工程”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做好“雙擁”等工作。堅決防范和打擊新型網絡犯罪和跨國犯罪,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強化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保持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第五節  健全現代應急管理體系

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健全分級響應和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構建主動保障型公共安全技術評價體系。健全自然災害風險研判、隱患治理、監測預警和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洪澇干旱、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范,實施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加固防護工程,完善全過程自然災害救助制度。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加快建設應急救援基地、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等建設。推進各行業系統消防管理標準化建設。統籌加強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行業專業救援隊伍、社會化救援隊伍建設。融合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加強應急疏散演練。

第十二章  強化實施保障,實現宏偉目標新藍圖

 

堅持黨的領導,協調推進保障措施機制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集中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實現未來五年內鄉發展宏偉藍圖。

第一節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

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以民心導向統籌黨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各級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為內鄉“十四五”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把領導經濟工作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上來。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探索領導班子重大事項決策全程記實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及糾錯糾偏、責任倒查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信息發布制度,全面推行黨務公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對干部的全方位管理監督,加強正向激勵,充分調動各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突出力量接續,大力實施雛雁培育工程,使一批對黨忠誠、政治素質過硬,具備足夠本領和優良作風,具有適應新時代的專業能力和精神的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快速成長起來,為內鄉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第二節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

切實履行“兩統一”職責,全面落實“一張藍圖保發展、一體共治建生態”工作目標。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和落地,納入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加大用地保障力度,用足用活政策,解決重大項目、民生實事用地需求,在用地報批進度、增減掛鉤保障用地力度上切實提升保障發展能力。做好土地儲備工作,為政府經營土地、增加財力奠定基礎。守牢耕地紅線,切實履行地方政府作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推動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工作有序進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管理水平與自然資源違法行為執法監察力度。合理規劃環境容量,切實把好環境準入關,對企業進駐設置資源容量門檻,杜絕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上馬。大力推進雨污分流等環保措施,千方百計提升縣域水環境容量,全力以赴保障縣域經濟發展。

第三節  強化重大項目支撐

抓項目強投資,持續強化區域競爭比較優勢。把實施重大項目帶動貫穿于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以重大項目帶動要素集聚、服務提升、作風改進、工作落實。加強項目儲備,推進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規劃布局。狠抓項目爭取工作,對向上爭取重大項目提前編制好各種項目可研、環評、要素保障等支持性文件。優化要素資源配置,重點持續打造金融高地、政務服務高地,在財稅、金融、土地、能源、交通、服務等方面強化發展支撐。建立并完善項目統籌推進機制,做好研究論證,規范手續辦理,提高審批效率,加強協調調度,強化項目的可實施性和帶動性。成立重大項目領導小組,建立各相關部門聯動機制,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

第四節  加強監督考核評價

完善有利于推動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具體考核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本規劃確定的各項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務,要明確責任主體和進度要求,并加強統籌協調、監督考核,確保質量和效果。建立規劃實施第三方評價機制,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測,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評估結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常委會的監督檢查。建立“十四五”戰略規劃實施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規劃實施考核監督和激勵約束。按照正確政績觀要求,健全考核評價和獎懲機制,定期開展考核、檢查,將考核結果作為有關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第五節  擴大社會參與力度

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加強組織動員,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十四五”規劃參與機制。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傳播媒體,大力宣傳“十四五”相關政策和內鄉縣實施“十四五”規劃工作推進會議精神。全面展現內鄉縣廣大黨員干部在“十四五”發展過程中的精神風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切實發揮人民群眾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引導組織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凝聚“十四五”發展強大合力。對“十四五”規劃戰略實施過程中涌現的突出事跡、突出典型、先進經驗要進行集中總結,講好“十四五”中的內鄉故事,力爭為全省全市實施“十四五”規劃提供更多有益借鑒。

 解讀地址:http://gmyjh.com/2021/1022/49615.html


責任編輯:Neixiang_liuyulong